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跨越20多年,美国“老友”与古蜀道的动人“佳话”,82岁美国朋友第25次访蜀道,古柏见证中外文化交融

82岁的美国朋友贾和普第25次寻访中国千年古蜀道的故事,回顾了她与蜀道的渊源,展现了蜀道的变化以及对古柏的保护,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四川广元剑阁县传来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82岁高龄的美国朋友贾和普再度踏上了古蜀道的征程!”

自2001年首次探访这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道以来,今年已经是贾和普第25次来到这里,开启她与古蜀道跨越20多年的不解之缘。

时光回溯到贾和普20岁那年,一次看展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当时,她在一幅唐代山水画《明皇幸蜀图》前久久驻足,图中左上角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她,让她难以忘怀。她不禁发出惊叹:“太美了!这种栈道真的存在吗?”

直到2001年,谜底终于被揭开。一次偶然的机会,贾和普读到了关于古蜀道的徒步指南,这才得知那段令她魂牵梦绕的栈道位于中国四川的东北部。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激动,她迫不及待地奔赴广元剑阁。在当地热心人的引导下,她终于找到了那条让她朝思暮想的古蜀道。从那一刻起,一段跨越20多年的“佳话”正式拉开了帷幕。

3月15日,在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贾和普(右)与朋友陈洋亲切交流。他们的身影在古树的见证下,仿佛是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而新的故事也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悄然续写。

最近几年,贾和普每年都会带着十几位对蜀道文化满怀兴趣的朋友一同踏上古蜀道。一路上,她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导游,对蜀道的每一处细节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现在走的拦马墙路段,修建于2300年前。”她指着路旁的矮石墙,认真地介绍道,“在古代,这里有很多马匹经过,为了防止马跌落,人们就在转弯的地方垒起了这些矮石墙。”

古蜀道的变化让贾和普倍感欣喜。还记得初次到访时,道旁的古柏虽然挺拔苍翠,但少有人精心看护。然而,几年过去,每一株古树都被挂上了铭牌,还有专人进行巡查养护。贾和普还发现,铭牌上多了二维码。她好奇地用手机扫描后,看到了一张详细的树木“身份证”,上面记录着编号、科属、健康状况、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太棒了,我很高兴看到他们把古柏保护得这么好!”她不禁赞叹道。

3月15日,贾和普在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专注地用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而就在同一天,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中国政府正式施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其中明确规定“日常养护责任人应当严格履行养护义务”“禁止采伐古树名木”等。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表示:“条例的施行,为蜀道翠云廊的赓续传承撑起了‘保护伞’,让蜀道古柏能够万古长青。”

如今的古蜀道,参天古树亭亭如盖,青石板路散发着古朴的韵味,温润的空气沁人心脾,已然成为众多人心中的“人文徒步天花板”。为了提升人们的徒步体验,这里还新增了卫生间、停车场、路标等便利设施,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让更多人能够亲近和感受古蜀道的魅力。

走在蜀道上,贾和普遇到了来自成都、上海、武汉等地的游客。她感慨地说:“在保护好古道与古树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亲身走上这条美丽古道。我要向过去和现在所有精心保护这片壮美树林的人表示最深的谢意。”

2015年与2024年,贾和普两次在古蜀道旁种下柏树苗。如今,这些树苗正茁壮成长,一旁的古柏则郁郁葱葱、苍劲挺拔。这段跨越古今、连接中外的故事,还将在古蜀道上继续书写下去。

本文通过讲述82岁美国朋友贾和普第25次寻访古蜀道的故事,展现了她与古蜀道的深厚缘分。同时,也体现了古蜀道在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古树名木的重视。贾和普的坚持和对蜀道保护的认可,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这段跨越时空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和国际友谊的象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跨越20多年,美国“老友”与古蜀道的动人“佳话”,82岁美国朋友第25次访蜀道,古柏见证中外文化交融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