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花园村举办第二届江南繁花季·国风嘉年华活动,同时发布良渚文化大走廊全年文旅活动。此外,还介绍了仁和街道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模式、各村特色产业、花卉产业的综合效应以及后端营销市场的建设,展现了仁和街道通过高效生态农业蹚出“共富路”的成果与规划。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世间百花如同收到了春天的邀请函,竞相绽放。就在昨天,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的花园村“迎绿樱花园”内热闹非凡,以“奋进春好处,赏花到仁和”为主题的第二届江南繁花季·国风嘉年华盛大启幕。在这个阳光格外灿烂的周末,人们漫步在樱花树下,穿梭于热闹的市集,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仙境,每一处都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与此同时,良渚文化大走廊全年文旅活动也在当天正式发布,众多精彩好戏即将轮番上演。
在这场繁花盛会的背后,一场聚焦高效生态农业的研讨交流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三农”领域人士的目光。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和仁和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多位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他们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仁和街道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正是这份坚持,让仁和街道在新时代的乡村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路”。
时光回溯到2003年,那时的花园村还叫做夏家桥村。而这个新村名的诞生,与春天里发生的故事紧密相连。当时的夏家桥村,除了传统的粮食种植,还将目光投向了樟树、月季等花卉苗木产业。村里办起了公司,承接各类工程,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后来,夏家桥村与周边的4个村进行了合并。在为新村取名时,村干部和老百姓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将其命名为花园村。随着村域面积的扩大,花卉苗木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快车道。村里顺势成立了新的合作社,探索出了“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销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序,也让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在仁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江新渊看来,乡村要实现振兴,农民和农村要走向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更是传承乡村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在整个仁和街道,一个更大的“花园”正在逐步形成。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花园、普宁、葛墩等4个村共同利用园地资源,组建起了一条集研发、种植、销售、观光于一体的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目前,这条产业链已经集聚了6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6.6万余元。
作为最早在花卉苗木领域“掘金”的花园村,在高效生态农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由于本土面积有限,花园村积极借助外拓基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如今,其内外产值相加已经超过1亿元。而与之相邻的普宁村,则围绕着一株有着604岁高龄的“牡丹王”,大力发展牡丹特色产业。村里不仅衍生出了众多与牡丹相关的产品,还通过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推动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成为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打卡胜地。
纵观整个仁和街道的花卉产业,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其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益、生态好的综合效应愈发显著。其中,蝴蝶兰在全省的供应量中所占比重尤为突出。以浙江启美生态农业科技园为例,该园区主要从事蝴蝶兰、杂交兰等高档兰花的栽培及品种选育,年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另一家科技型企业爱苗农业,通过制定智能温室建设标准、花卉区块链溯源规范等现代化农业手段,构建了“种业芯片 – 智能生产 – 全球交易 – 产城融合”四位一体的产业矩阵。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相关科研院所的成果得以在平台上集聚,不仅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不断跃迁,还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投身其中,为农业发展衍生出了更多新质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仁和街道还将目光聚焦到了后端营销市场。位于葛墩村的杭州(国际)园艺中心,现已集聚了70多家园艺商户,年成交额超过1.5亿元。这里正加速成为一个集集聚化开发、基地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公园化休闲、公司化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农业体,为花卉苗木这一共富产业夯实了更强大的基础。
数据显示,去年,仁和街道1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了8232.51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55:1。这些数字无疑是仁和街道在共富之路上取得显著成果的有力注脚。为了进一步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仁和街道成立了花卉产业链功能型党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村党组织,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江新渊表示,仁和街道将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享、难题共破等形式,打造一个产值超10亿元的花卉全产业链,让“花漾仁和”品牌在长三角地区“破圈”而出,让“共富之花”在仁和街道的绿水青山间处处绽放。
本文介绍了杭州余杭仁和街道举办第二届江南繁花季·国风嘉年华活动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其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从花园村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历程,到各村庄特色产业的打造,再到花卉产业综合效应的显现以及后端营销市场的建设,展现了仁和街道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乡村共富的成果。未来,仁和街道将继续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花卉全产业链发展,让“共富之花”开遍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