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25世界气象日上海专场活动:党建引领气象新征程,上海气象活动多维度发力,推动科普与治理融合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世界气象日上海专场活动暨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工作展演的相关情况,包括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活动中展现的党建引领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实践成果,以及多项创新举措和同期开展的其他气象相关活动。

人民网上海3月21日消息,在3月21日,也就是世界气象日前夕,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闵行区古美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盛大启动。这便是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学会以及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世界气象日上海专场活动暨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工作展演。

此次活动以“党建聚力推动发展 携手缩小预警差距”为主题,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在党建引领下,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上海实践”。活动现场,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副书记田霞,上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涛,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杨其景等领导嘉宾纷纷出席,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包括闵行区气象局,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上海市气象局宣传科普与教育中心、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以及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

自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成立以来,它充分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力,汇聚了长三角地区30余家成员单位。依托“党建搭台、资源共享、协调联动”这一创新模式,构建起“3 1 X”协同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实现了组织共建、技术共享、人才共育、工作共促的崭新局面,为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赋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活动现场,上海虹桥商务区应急响应中心、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古美路街道等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据悉,在2025年,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将聚焦攻坚、提升、安全、民生、协同、融合这六大项目。深入开展低空经济气象创新技术研发、立体式精密气象监测网建设、提升虹桥枢纽区域气象风险评估精准度、机关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打造分场景分群体分灾种的科普阵地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虹桥枢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铺设稳健的气象保障基石。

活动现场还迎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时刻,随着倒计时结束,上海首座气象主题科普公园——古美气象科普公园暨预警信号灯正式揭牌。这座社区公园经过精心改造,巧妙地将气象观测设备、防灾减灾知识与市民休闲空间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新启用的预警信号灯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大大增强了公众关于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自虹桥枢纽气象党建联合体成立以来,如何从“建组织”拓展至“成体系”,推动各方“同题共答”成为了一项核心议题。闵行区气象局携手古美路街道,以建成“七个一”项目为依托,即一个校园气象站、一所气象示范学校、一座气象科普公园、一座气象科普馆、一个智慧气象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古美路街道专屏、一条气象路和一节气象特色党课,打造出气象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模板。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第三届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暨长三角示范区首届大赛也在同期同步开启。此次大赛首次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纳入活动范围,有力地推动了气象科普与区域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大赛共设置了气象知识竞赛、气象主播秀、气象科创与科学考察三大主题活动,鼓励参赛选手用AI进行与气象相关的古诗词、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景制作和演播。活动中发布的二十四节气气象文化产品,更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这套涵盖节气课程、互动游戏、文创产品的“文化大餐”,既可以成为社区活动的“点睛之笔”,也能化作防灾减灾的“无声课堂”。

据悉,在世界气象日期间,上海气象部门还将开展“气象开放日”“院士科普讲堂”等40余场特色活动,进一步推动气象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本文介绍的2025年世界气象日上海专场活动及相关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建在气象领域的引领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与创新,不仅为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支撑,还推动了气象科普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同时丰富了市民的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未来,这些活动和举措有望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为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气象保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25世界气象日上海专场活动:党建引领气象新征程,上海气象活动多维度发力,推动科普与治理融合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