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了解手足口病,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详细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旨在让读者对手足口病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较为常见。这种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在各个季节都可能发生,并且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过一般在夏秋季是高发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一、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在发病前会有2 – 10天的潜伏期,也就是感染后还未出现症状的时期。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较轻,但也有少数为重症病例。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同时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会出现丘疹、疱疹等皮损。重症病例可能会伴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1、普通型症状特点

普通型手足口病通常急性发病,初期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比如疲倦、咳嗽、流涕、食欲降低、恶心、呕吐、头痛等。约半数患者会在发病前1 – 2天或者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中度热,体温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不伴有明显发热。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病程一般为7 – 10天。

2、不同部位出疹表现

(1)口腔黏膜:发病后1 – 2天,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或者是灰黄色溃疡,皮疹大小如粟粒。口腔黏膜出疹多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患者会伴有咽痛、嘴痛、流口水等症状,婴儿可能会因此拒绝进食。

(2)手、足、臀等部位:手、足、臀等部位的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

(3)躯干、膝盖:疱疹呈离心性分布,为圆形凸起,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疱内有少量浑浊液体。这些疱疹一般会在5 – 10天内结成硬皮,然后逐渐消失。

3、皮肤损伤(皮损)特点

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点。皮疹一般1周左右消退,消退后不会留下瘢痕。不过,发病2 – 4周后,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脱甲(指甲或者趾甲脱落)的情况。

4、重症型症状特点

少数患者(多为3岁以下的小儿)病情进展迅速,属于重症病例。重症病例除了具有普通病例的前驱症状、发热、出疹等表现外,还可能在发病后1 – 5天内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简单来说,可以用七字方针概括:手抖、惊跳、站不稳。

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传播:

①粪 – 口途径传播:即粪便排出的带病毒物质污染环境后,又被带入胃肠道进行传播。

②唾液传播:打喷嚏、咳嗽或者这些行为污染的空气飞沫,都可能传播本病。

③污染物传播。

三、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可以记住以下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具体方法如下:

1、洗手方面:外出回家后要先洗手,饭前便后也要先洗手。最好使用洗手液、肥皂等带有杀菌作用的清洁剂,在流动的水下洗手,这样才能达到去菌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可以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药物有84消毒液、0.5%碘伏。消毒药物的浓度配置简易方法如下:

①半脸盆(约5升)水加84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可形成500mg/L浓度。

②将1瓶盖(10mL)的84消毒液倒入脸盆中,再加入1000mL水(2瓶500mL矿泉水空瓶装满水),搅拌均匀即可使用。不过,84消毒液对皮肤和口腔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如果直接接触原液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使用时应佩戴防护口罩与手套。

2、饮食方面:不要吃生冷的东西,特别是在夏季这个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不要喝冰水和吃冷饮,要多喝开水或温开水。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同时,要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此外,不宜暴饮暴食,应多食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环境方面:不要吃冷菜剩饭,避免把细菌带入肠道。室内要多通风,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夏季使用空调时,为保持环境通风,应该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开窗换气通风,或者一直保持窗户打开,保持空气流通。

4、物品方面:经常接触到皮肤的被褥和衣服都要保持干净,定期晒衣被和消毒。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5、社交方面:手足口病的感染速度很快,在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切勿去人多密集且空间密闭的地方。吃饭时,大人与儿童不可共食,防止病菌相互传染。

6、习惯方面:要纠正儿童舔手指、咬手指的习惯,剪短指甲。

7、接种疫苗:EV – 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 – 5岁儿童预防EV – 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不过,感染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后,虽然可获得针对单一病毒的长期免疫力,但由于致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型别多,因此仍可能发生反复感染或多种肠道病毒混合感染。

本文全面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手足口病,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尤其是儿童的健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了解手足口病,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