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小美人鱼”降临长隆,珍稀西非海牛繁育再获佳绩 长隆:为西非海牛保育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本文围绕长隆海洋王国新添西非海牛宝宝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海牛宝宝的基本情况、成长过程中的趣事,还阐述了西非海牛的珍稀性以及长隆在海牛繁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春天的气息悄然弥漫,长隆再度传来令人欣喜的动物新生喜讯。早在2月初,长隆海洋王国就迎来了一位可爱的“小美人鱼”——西非海牛宝宝。日前,这只已经满月的海牛幼崽“Liya”,在妈妈“Lily”的陪伴下首次公开亮相。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吸引了众多大湾区亲子家庭纷纷前来探访,大家都想一睹这对海牛母女的可爱模样。

西非海牛是一种珍稀物种,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等级。长期以来,西非海牛面临着诸多困境,自然栖息地的不断丧失,人类活动负面影响的日益加剧,都让它们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值得一提的是,长隆海洋王国拥有国内最大的西非海牛保育种群。此次和公众见面的雌性海牛宝宝,可是这个大家族里备受宠爱的“九公主”。如今,它已经6周大了,健康状况十分良好。

据资深保育员刘长平经理介绍,这只小海牛一出生就展现出了“大块头”的风范,体重达到了34kg,在长隆以往出生的海牛宝宝中都算得上是“大个头”。小海牛出生约30小时后,第一次成功吃上了母乳。不过,新晋宝妈“Lily”在带幼崽方面显得不太熟练,它还特意找了自己的闺蜜——三胎宝妈“瓜瓜”“取经”。“Lily”刚生产完身体比较疲惫,母性一时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为了帮助“Lily”更好地照顾幼崽,潜水员们一直带着幼崽在“Lily”身边游动,还通过提供食物和陪伴的方式来引导“Lily”带崽。就连小海牛第一次浮上水面呼吸,也是在潜水员的协助下完成的。在科学的引导下,没过多久,“Lily”就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宝妈,喂奶时会主动停止游动来配合小崽,尽显母爱。

在海牛馆内,已满月的“小美人鱼”紧紧贴着妈妈,缓慢地游动着。母女俩约10倍的“最萌”体重差,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小海牛十分活泼可爱,时而趴在妈妈背上“搭便车”,享受着妈妈的呵护;时而和妈妈在身侧一同畅游,仿佛在和妈妈嬉戏玩耍;时而浮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着外面世界的美好;时而蹭在妈妈“胳肢窝”下喝奶,享受着温暖的母爱。科普讲师介绍道:“海牛是水生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用肺呼吸,所以需要经常浮出水面换气。而且海牛妈妈的乳腺长在胳肢窝下面。”

体型硕大的海牛其实是草食性动物。海牛宝宝除了喝母乳,在出生1 – 2周后也可以吃少量的果蔬。在现场,潜水员把精心准备的“营养餐”缓缓送到海牛母女身边。海牛宝宝“Liya”略显害羞地躲到妈妈一侧,而妈妈“Lily”则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美食,吃得十分满足。

保育员表示:“海牛性情温和,对我们保育员和潜水员都很有感情。现在,幼崽一天要喝50 – 60次母乳。我们团队为母女俩精心准备了定制食谱,不仅在营养上更加全面,还照顾到了它们的口味喜好。‘Lily’更喜欢在夜间进食,特别爱吃茄子、丝瓜、油麦菜等。”

海牛母女俩亲密无间的互动,它们优雅地“划水”,身边还有成群的鱼儿环绕,仿佛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这让游客们有幸见证了多种淡水生物同框共游的美丽风景。

西非海牛幼崽的新生,是长隆在海洋珍稀动物繁育领域取得的又一崭新成就。和陆地上的“近亲”大象一样,海牛发情较晚且难度较大,孕期长达14个月,每胎只生一崽,并且雌性海牛的生育往往要间隔2 – 3年。

自开启保育工作以来,长隆一直致力于为西非海牛创造宜居的环境,努力提高它们的生活幸福值。在长期的实践中,长隆摸索出了“鼻子冒泡”验孕法和“转圈圈”预产法等有效的保育经验。长隆海洋王国更是创造了全国西非海牛首例繁育,以及首例二胎、三胎、四胎繁育的奇迹。到今天,长隆已累计繁育9只幼崽,在海洋珍稀动物繁育方面为全球海牛迁地保护贡献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成功经验。

长隆海洋王国迎来西非海牛宝宝“Liya”满月亮相这一事件,介绍了海牛宝宝的成长情况、习性,以及西非海牛面临的生存困境。同时,着重强调了长隆在西非海牛繁育方面的成果和积累的有效保育经验,体现了长隆在海洋珍稀动物保护上的重要贡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小美人鱼”降临长隆,珍稀西非海牛繁育再获佳绩 长隆:为西非海牛保育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