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聚焦北京科创:中关村园区建设一年进展大揭秘,北京科创成果显著,中关村园区建设进展亮眼

本文聚焦于2024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以及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进展。通过科技部副部长“数说”北京科创成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介绍中关村园区具体进展,展现了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显著成就和发展态势。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消息,2024年的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舞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北京荣居第3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到431人次,这一数据体现了北京在科研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304件,基础研究人才密度、投入强度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北京更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重要领域成功打造了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3月20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林新用一系列数据“数说”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她表示,自去年以来,科技部携手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大了统筹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在北京的布局建设,为北京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北京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助力北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同时,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措施全面落地,并支持开展外资研发机构等新的政策试点,为中关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那么,一年来,北京市在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进展呢?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给出了答案。他指出,过去一年,中关村示范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中关村示范区再次蝉联全国第一。预计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8%,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靳伟用四个“扎实”概括了中关村园区建设的具体进展。

一是扎实推动先行先试改革。北京市深入实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发挥了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的作用。例如,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让中小微企业受益颇多。目前,中小微企业已零付费使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40余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是扎实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北京市致力于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过去一年,新设科技型企业约11万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0余家、专精特新2796家、独角兽23家。如今,中关村拥有千亿级企业七家、百亿级企业超百家、十亿级企业近千家,企业集群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三是扎实推动未来产业培育。北京市在推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进展亮眼。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出台38项产业政策,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40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建成医疗器械、新型传感器等26家概念验证平台,以及光电子、氢能等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四是扎实推动开放合作。北京市牵头组建了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初步形成“六链五群”产业集聚效应。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加强了区域间的科技合作与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建设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已入驻12家;吸引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等多个国际知名创新机构落户,提升了中关村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4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显著成效以及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进展。通过数据和具体事例,展现了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和积极发展态势。四个“扎实”概括的中关村园区建设进展,体现了北京在先行先试改革、企业创新、未来产业培育和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聚焦北京科创:中关村园区建设一年进展大揭秘,北京科创成果显著,中关村园区建设进展亮眼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