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板蓝根青菜走红,种植与辨别门道多,从研发到餐桌:板蓝根青菜的奇妙之旅

本文围绕春季走红的板蓝根青菜展开,详细介绍了其研发过程、种植情况、口感改善、购买辨别方法以及价格趋势等内容。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一种特别的青菜——板蓝根青菜悄然走红。

(图/unsplash)

那么,板蓝根青菜究竟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它的诞生充满了“巧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葛贤宏参与了板蓝根青菜的研发工作,他向壹读透露,最初团队的目标是通过油菜与板蓝根杂交,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菌核病被视作油菜的“癌症”,而研究表明板蓝根对这种病具有抗性,再加上板蓝根与油菜算是“远房亲戚”,所以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板蓝根。

然而,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并未取得预期成果。但机缘巧合之下,却研发、培育出了“菘油1号”。不过,说起来简单,实际研发过程可谓相当波折。由于板蓝根和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远,直接授粉杂交无法得到后代。于是,研究团队采用了体细胞杂交、多次回交等方法。从最初获得体细胞杂种,到成功培育出新品种“菘油1号”,前后历经了17年之久。

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半成品”,让葛贤宏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初获得的板蓝根青菜都是雄性不育的。“后来利用它们产生的微量花粉与可育油菜杂交后,才获得了可育的板蓝根青菜。”看似普通的板蓝根青菜,实际上凝聚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心血。

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宜种植

早在2021年12月,板蓝根青菜研究项目就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验收,验收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认证。

盒马鲜生的盒马全国春菜采购负责人金汉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年前他们发现这个品种后便引入销售,卖了一个月,市场反馈还不错,只是那时板蓝根青菜的口感不如现在。

如今,经过不断研究和迭代,板蓝根青菜的口感有了显著提升。葛贤宏介绍,团队主要在种植方式和采摘时机上进行了“升级”。“在种植方式上,主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来保证良好的口感;另一个是采摘时机,以前在没有蕾的时候就摘薹了,现在有蕾之后再摘薹,保证每一个薹上面都有花蕾,这时的口感是最好的。”

(图/参考资料[1])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考虑,板蓝根青菜独家转让给了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户或合作社等若想种植板蓝根青菜,需要联系该公司,公司会提供种子并负责菜薹回收。所以实际上,只有从该公司进货、购买的,才是正宗的板蓝根青菜。

那么,在难以追溯商品进货渠道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如何判断自己买到的是“正品”板蓝根青菜,而非外观相似的其他蔬菜呢?首先,在购买渠道上,消费者可尽量选择大型商超、大型农贸市场等,这些地方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其次,可以关注所购买的板蓝根青菜的产地,是否为板蓝根青菜的主要种植区。

葛贤宏还表示,他们正在建立电子防伪标签系统,届时大家用手机扫码即可判断是否为正品。类似的技术已经出现,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晓东告诉壹读,他们已成功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将基因信息作为产品的身份证,并将鉴定结果制作成防伪标识,粘贴到产品外包装上。

目前,由于种子生产规模、菜薹产能的限制,板蓝根青菜的价格相对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种植端与销售端的关系逐渐顺畅,其价格有望逐渐下降。

本文介绍了春季走红的板蓝根青菜,包括其研发过程的曲折、口感的改善、种植与销售的限制,以及消费者辨别真伪的方法和价格趋势等。展现了这一新型蔬菜背后的科研努力和市场情况,随着各环节的完善,未来有望更广泛地走向大众餐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板蓝根青菜走红,种植与辨别门道多,从研发到餐桌:板蓝根青菜的奇妙之旅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