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新部署下,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契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解决市场乱象、完善产业全链条、推动好药使用等多方面作出系统部署,旨在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和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国家为了让百姓能够用上优质的中药,作出了全新的部署。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了《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作为有力支撑,达成常用中药材的规范种植以及稳定供给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进而更好地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发文是近年来首次专门针对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进行系统部署。其从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入手,致力于“破难题、促发展”,具有极为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把好“源头关”

正所谓“药材好,药才好”。中药资源无疑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面对我国多达1.8万余种的中药资源,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中药材需求增加而珍稀中药资源人工繁育难的矛盾,文件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研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努力突破一批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术等。

在一些地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药材品质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苍术与玉米间套作,在种植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土壤肥力却能提高20%。

文件还从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等方面进行“补短板”“拓思路”。推动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依托符合条件的林场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招,从源头上保障中药质量。

破解“伪、劣、贵”

《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3)》显示,我国中药饮片总体质量状况良好。然而,中药材市场上仍然存在掺伪、价格剧烈波动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增加了用药成本。

针对流通环节的乱象,文件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推广建设产地仓;加大对线上线下销售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力度,坚决查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违规违法行为;完善中药材价格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指导企业在大宗中药材产地建设一批储备库。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认为,这一政策“组合拳”将有利于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维护中药材市场价格稳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全链条”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产业聚集度较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较慢、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产业格局的提升。

为了加快转型升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持续更新中药产业链图谱、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培育中国知名中药商标品牌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认为,文件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中药制造品质、做优中药品种、打造中药品牌等方面提出系列举措,将为“造好药”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撑。

推动“用好药”

在心脑血管、代谢、消化等多个疾病领域,中医临床评价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比如预防2型糖尿病、改善心梗预后、解决房颤术后复发问题等。那么,如何“发现”和“推广”更多好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临床优势造福患者呢?

文件提出,开发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大模型,促进人用经验向临床证据转化;构建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路径,健全临床应用指南规范,有序推动评价结果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协调联动;优化中药集中采购、招标采购政策,实现优质优价。

为了让好药新药更快上市、更规范使用,相关举措也已经“安排上了”。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快中药新药上市。

保护好、利用好珍贵的中药资源,造就一批中药领域的能工巧匠,激发中医药产业活力……相信文件的落地将有力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华瑰宝”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具有重大意义,从把好中药资源源头关、破解市场“伪、劣、贵”问题、完善产业全链条以及推动好药使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有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和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新部署下,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契机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