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1222万高校毕业生遇就业寒冬,求职陷阱大揭秘 毕业生人数飙升,“付费上班”陷阱何时休?

本文聚焦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详细揭露了招聘转培训的各类陷阱以及网贷机构、培训机构和招聘平台联合设局的恶劣行为,展现了求职者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最新数据表明,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与去年的1179万人相比,增加了43万人,达到了惊人的1222万人,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回顾最近三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1100万以上,累计共有3300多万名学子踏入就业市场。

然而,当下的就业环境却不容乐观。无论是芯片、硬件、汽车等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平台等高利润行业的大厂,都在不断向社会释放大量人才。在小柴身边,随处可见闲置在家、渴望工作的求职者,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牛马”,等待着就业的机会。

在某职业社交APP上,曾经满屏的高薪炫耀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求捞”“求工作”信息。这一现象直观地反映出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

记者以求职身份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公司通过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随后以各种理由诱导他们报名参加运营、剪辑等培训课程。而实际上,这类所谓的学技能培训课不过是割韭菜的手段。交完钱后,求职者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经济能力有限,一旦被这些公司的花言巧语洗脑,就可能陷入接近三万元的高利贷困境。小柴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发现投诉这家公司要求退费的案例数不胜数。

有求职者反映,自己在“面试”时被该公司四五个人围住,轮番游说近四小时,想走都走不了。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信以为真,签下了培训协议和贷款协议。

这些不良公司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就像贪婪的恶狼,疯狂赚取黑心钱,而大学生和失业已久的打工人则成了任人宰割的“羊”。小柴在投诉平台发现,虽然有大量“求职者”退费“成功”,但这其实早在机构的预料之中。

在“面试”时,公司会承诺学习不满意可以退费,但合同中却明确写着“优惠条款不退费”。他们通常会给求职者报高价,然后打折,以此设置陷阱。除了违约金,即使求职者上了几次课没什么效果,公司也会按照课时扣除费用,之前的承诺都成了空话。也就是说,即便退费“成功”,机构依然能赚取大量的违约金和课时费,而且他们提供的课程在网上都是免费的,几乎没有成本。

更令人气愤的是,甚至出现了网贷机构、培训机构和招聘平台联合组局的恶劣行为。有求职者表示,在刷短视频平台时看到招聘网站的广告,应聘一份工作后,公司称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费从工资里扣。签完“劳动合同”后,却发现自己被开通了某网贷平台的贷款,贷款金额24800元,年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多。

这笔贷款直接从网贷机构打到了培训机构的账户,求职者根本见不到钱。一些求职者以为在公司打工慢慢还款就行,却没想到培训结束刚上岗,公司就以技能不达标为由将其辞退。当求职者想追责时,招聘网站、入职公司和网贷机构相互推诿,各有说辞,求职者毫无办法。几万的贷款,要么逾期被拉黑,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偿还。

这些遍布全网的求职套路,成了无数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课”,但这一课实在太过残酷。大家曾经以为“付费上班”只是段子,没想到在现实中,“贷款上班”竟已成为现实。那些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丢掉良知的人,让无数人透支未来去上班,这种现象实在是荒诞至极。

本文围绕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这一背景,揭示了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以及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陷阱,包括招聘转培训骗局和三方联合设局等问题,展现了求职者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呼吁社会关注就业市场的乱象,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1222万高校毕业生遇就业寒冬,求职陷阱大揭秘 毕业生人数飙升,“付费上班”陷阱何时休?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