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3月LPR不变,未来降息路径几何? 一季度降息落空,二季度LPR调降有戏吗?

本文聚焦于3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情况,阐述其与上月持平导致一季度降息落空,分析了一季度未降息的多重制约因素,同时展望未来,探讨二季度降息窗口打开的可能性以及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方向。

3月20日,人民银行官网公布了当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具体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这两大报价均与上月保持一致。

新公布的LPR维持不变,这一情况符合市场的预测,然而却让市场对一季度降息的期待落了空。展望后续,有分析人士指出,二季度或许会打开降息窗口,而且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降息有可能先于LPR的调降而落地。

降息迫切性不高

此前,市场对于一季度的降息抱有不少期待。自2024年10月两大LPR报价分别下调25基点之后,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持平。

不过,降息至今未能实现,存在着多重因素的制约。首先要明确的是,当前人民银行在持续深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且明确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所以,在“利率锚”没有变动的情况下,LPR报价下调的基础也就没有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一季度人民银行并没有从降低政策利率的总量调控方面采取行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针对此情况表示,年初以来,面对前期市场一致的宽松预期以及抢跑行为导致的利率过快下行,还有稳汇率压力的增大,人民银行适时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政策的重心阶段性地转向了稳汇率、防范利率风险以及防空转。开年以来,货币总闸门总体把控较紧,资金面维持在紧平衡的状态,以此引导市场修正预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3月政策利率及LPR报价继续保持不变,根本原因在于受到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延续效应的带动,年初宏观经济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动能,消费、投资增速加快,贸易战的影响尚不明显,所以降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不高。”

二季度降息窗口可能打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展望2025年,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下调政策利率仍然是大的方向,关键在于何时能够落地。

王青指出:“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外部经贸环境的变化以及整体物价的走势,二季度有可能打开降息窗口,届时会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另外,也不排除今年会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独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的定向降息,这是2025年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

此外,王青认为,今年LPR报价还有可能在政策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单独下调,或者LPR报价的下调幅度高于政策利率的降息幅度。主要原因是,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仍然存在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这也是今年“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一个体现。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据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判断,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降息可能会先于LPR调降落地,而且落地的时机或许是在稳汇率、稳利率目标相对安全,而资金面出现大幅收紧的阶段。

温彬补充道,目前以再贷款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为1.75%,未来为了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的调节空间,预估下一阶段的调降幅度在25基点左右。

除了结构性降息之外,要让降息成效得以显现,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比如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的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更好地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畅通利率传导,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加强结构性存款自律管理、进一步下调加权平均存款利率),强化存贷款利率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本文围绕3月LPR按兵不动的情况展开,分析了一季度未降息受利率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制约。同时展望二季度,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存在降息可能,且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或先落地,还提及了其他促进降息成效显现的途径,整体展现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3月LPR不变,未来降息路径几何? 一季度降息落空,二季度LPR调降有戏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