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时候跟随母亲参加飞行团婚礼的热闹场景,着重描绘了上海新娘子的美丽与特别,分享喜糖的温馨画面。然而,之后发生了飞机坠落、飞行员牺牲的悲剧,展现了从甜蜜到悲痛的巨大转变。
还记得那年中秋刚过,清晨的阳光还带着些许凉意。母亲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打来热水,轻柔地为我和弟弟洗脸。随后,她一手牵着我,一手拉着弟弟,步伐轻快地出了门。这时,姐姐从后面追了出来,眼中满是期待,拉着我的手问道:“妹,你们会带糖回来吧?会吧?”
我拍了拍姐姐的手,自信满满地回答:“会的,给你带喜糖。”
我和小弟跟着妈妈去参加一场特别的婚礼,婚礼的地点设在飞行团的餐厅。一走进餐厅,那热闹的氛围便扑面而来。餐厅的四壁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彩带,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喜悦。墙边的餐台上,整齐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有热水瓶、脸盆、花瓶、踏花被、毛毯、茶壶等等。每一件物品上都贴着写有“新婚誌喜”“早生贵子”之类贺词的红字条,字条下方清晰地写着名字,这满满的都是大家对新人的祝福。
餐厅里,餐桌被巧妙地拼在一起,在正中间摆成了一条长长的条桌。飞行员们和他们的家属、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餐厅。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橘子、弯弯的香蕉,让人垂涎欲滴。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放着的两只金色托盘,里面整齐地堆放着一堆特别的糖果。这些糖果有着五彩斑斓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交织在一起,透明的玻璃包装纸上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上海奶糖,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后来我才知道,新娘子是从上海来的。
餐厅里人多得热闹非凡,飞行团几乎所有的飞行员及家属都来参加这场婚礼了。男人们和女人们高声谈笑,气氛热烈极了。我一眼就看到了飞行员新郎,我们都亲切地管他叫“大圆”。因为他特别擅长玩那种圆形的固定滚轮,平时我们这些小孩子见了他,总会围在他身边,央求他表演。而他也从不推辞,总是充满自信地在滚轮上一口气打几十个转,那灵活的身姿让我们惊叹不已,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发出阵阵喝彩声。
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新娘子来了!”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门口。只见在门口处,母亲和另外一个同样穿着军装的女干部,小心翼翼地簇拥着一个身穿红色长裙的年轻女人走进来。
新娘子从上海坐火车,又转长途车,一路奔波来到我们机场,而且她是一个人来的。母亲和那位女干事就热心地充当了娘家人,陪送新娘进入婚礼现场。新娘子走进来的那一刻,原本闹哄哄的餐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新娘子的打扮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她身上那条红色长裙,质地光滑得如同丝绸一般,长长的裙摆几乎拖到了地上,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她的头发间点缀着朵朵亮片红纱做的小花朵,在灯光的照耀下,就像红色的星星闪烁在乌黑的发间。更让我惊讶的是,新娘子还画着红嘴巴,那鲜红的颜色格外醒目。鲜红的嘴巴搭配上鲜红的长裙子,把她的小脸映得又白又光,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美丽极了。
上海来的新娘子果然不一般啊!
几乎所有人都看呆了,目光紧紧地追随着新娘子。新娘子被人轻轻推着站到新郎身边,比起高大魁梧的新郎,她看上去十分娇小,就像一只柔弱的小鸟。这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新娘子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就像清晨的朝霞飞在脸上,羞涩而美丽。
欢笑声此起彼伏,人们都热情地向这对新人拥过去,我被人群挤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新娘子了。我踮起脚尖,努力地张望着,还是看不到。弟弟也被大人们挤着了,他找不到母亲,吓得大哭起来。我赶忙带着他走到屋外,一边轻轻地哄着他,一边用手给他擦眼泪。可是小弟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一直哭个不停。深秋的风很大,吹在脸上冷飕飕的,我又着急又心疼。就在这时,我觉得身边一阵好闻的香风吹过,红光一闪,新娘子和母亲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赶紧对弟弟说:“看,妈妈在呢!”弟弟看到母亲,又看到光彩照人的新娘子,哭声渐渐停了下来。母亲拉过弟弟,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新娘子说:“不好意思啊,小孩子不懂事。”
新娘子轻轻地笑着,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一般温暖。她在我们姐弟面前轻轻地蹲下,双手虚虚地握着,手背向上伸到我们面前,温柔地说:“猜猜,里面有什么?”
弟弟咧着嘴笑了,正要用小手去掰新娘子的手,新娘子自己“叭”地把拳头张开了。只见她的手心里,各躺着好几颗上海奶糖,那五彩的糖纸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糖,兴奋地说:“谢谢!奶糖!好漂亮啊!”
新娘子轻声笑着,说话的声音就像唱歌一样动听:“是的呀,阿拉从家里带来的。”
热闹的婚礼一直持续到中午还没有结束,小弟玩了一上午,困得眼皮都抬不起来了。母亲只好带着我们回家了。一进家门,母亲就对我说:“把新衣服脱下来,叠好了放进大衣柜,留到春节再穿。”我当时正在把糖分给姐姐,听到母亲的话,赶忙答应着,赶快脱了那件罩衣。
风好像刮个没完没了,从深秋一直刮到入冬,再到新年,整整刮了三个多月。直到腊月快过完的时候,直到那场悲剧发生的那天,风好像才突然懂事了,突然停了下来。
那架飞机在离机场很近的地方坠落,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浓烟和大火瞬间升腾而起,把西边的半边天空都遮蔽了。机场顿时乱作一团,无数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大小车辆往来穿梭,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和悲伤。
母亲把我们姐弟三人留在家里,匆匆地走了,一天一夜都没有回来。隔壁齐叔叔家的阿姨过来给我们送了些吃的。她心疼地摸着我的头说:“你们的妈妈要陪牺牲的飞行员家属,这几天恐怕都没时间管你们了。”
齐家阿姨叹了口气,又拿饭盒装了些汤,递给我说:“让我给妈妈送去。”然后,她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以后,你们再也看不到大圆叔叔打圆秋千了。”
那天晚上,在招待所,我第二次看见了新娘子。她倒在母亲的怀里,脸色干干的,嘴唇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整个人就像一张薄薄的、软绵绵的纸片,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声不响,气息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医生给她打了好几针,她都没有任何反应。母亲抱着她,泪水不停地流下来,打湿了新娘子的头发。
父亲铁青着脸站在一旁,他的身后,政委、主任、总师、机械师,还有好些我不熟悉的穿军装的人,站满了一屋子,大家都垂着头,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夜深了,屋里的温度越来越低,姐姐出现在门口,她给我和母亲送衣服来。
走出招待所的门,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把手装进衣服口袋里暖着。只听姐姐说:“新娘子也不知道哭成啥样子了。”
我想跟她说,新娘子没哭。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的手在罩衣口袋里摸到了一样东西,我轻轻地取出来,借着路边并不太亮的路灯,我看到了,是一颗压扁的奶糖。那颗奶糖,仿佛还残留着新娘子的温度和甜蜜,却也承载着这场悲剧带来的无尽伤痛。
文章先描绘了一场热闹的飞行团婚礼,展现了上海新娘子的美丽、婚礼的喜庆以及分享喜糖的温馨场景。然而,随后发生的飞机坠落、飞行员牺牲的悲剧打破了这份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通过对前后场景的细致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残酷,让读者感受到了从甜蜜到悲痛的巨大落差,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