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从工业遗存到国家级休闲胜地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工业风里的文旅新传奇

本文将带您走进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探寻其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背后故事,了解它如何从工业遗址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汇聚创意与潮流的城市新地标。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郑州的城市天际线中冉冉升起。

从曾经以红墙、烟囱、储油罐构成的工业风园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到如今街区的美食、文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深入市民与游客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街区建设经营的不断升级,它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独特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汇聚着各类创意灵感,定格着时尚与潮流的瞬间。

3月13日,对于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正式公布,它成功入榜,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新上榜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近日,记者怀着好奇与探寻之心,来到这座工业遗风与现代潮流完美交会的地方,试图揭开其晋升“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创意密码”,找寻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背后的“街区答案”。

“工业风”搭台 保护建设初心未改

对于郑州这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工业”二字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与情感。从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郑州国棉厂群,到后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郑州砂轮厂、郑州煤矿机械厂,工业就像城市轰鸣进步的心脏,不仅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更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留下了一座座满载历史记忆的遗存。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变迁,产业升级与厂区迁移的浪潮给这些原有的工业遗址按下了发展的“暂停键”。2019年,城市更新的脚步如同催征的号角,催促着始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开启了新生之旅。不久之后,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运营团队正式入驻。他们以保护为首要前提,秉持着“修旧如旧,新必新潮”的发展理念,开启了一场改造升级的全新篇章,为街区的蝶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宏伟的工业建筑时,内心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当时,我们从未想过要走怎样的商业化道路,更没有预见到今天这样繁荣的局面。”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总经理曹心荷回忆起刚来到油化厂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这些当时看似断壁残垣的建筑,实则承载着老一辈人的珍贵记忆,它们值得被赋予新的生命,让年轻一代也能铭记这段历史。

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运营团队秉持着继承工业文化、做好修复工作与运营先行的实践策略,对旧的油脂化学厂进行了精心改造。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集文化、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目的地,拥有“郑州打卡墙、四罐、郑州记忆·1952历史文化馆、穹庐艺术中心”等众多特色场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主理人”登场 汇聚创意打造品牌

“什么是‘主理人’?”

“在我们这里,那些来园区创办运营原创品牌,具有个性化特点、小众且文艺的青年人,就被称为‘主理人’。”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工业风”的建设搭台,在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一批85后斜杠青年与创业者带着自身独特的文艺气质与艺术品位,为这条街区带来了第二次“生机与蜕变”。

“让街区特色从‘小圈层’走向‘大群众’,这些创业青年们功不可没。”曹心荷说道。在早期的招商引资过程中,那些认同街区工业文化,能够与街区特色产生共鸣的创业青年们,带着自己的社交圈与关系网,积极投身于各自店铺的场景设计与风格搭建中。他们的努力为早期街区奠定了浓厚的“文艺范”与“时尚感”。

在街区的“八大匠造物市集”中,打磨拾光皮具店的店员小冉正忙碌地接待着入店顾客。店铺中陈列的手工皮包、皮带、皮质文创等纪念品各具特色,与店铺淡黄雅致的装修风格相得益彰。小冉介绍说,这间店铺的主理人本身就是一名皮具师,因为热爱皮具制作,所以选择在这里开店,并希望将自己的手艺分享给更多的游客。

而对于更早来到这里设计开店的禾谷主理人周正豪来说,油化厂的墙砖树木与工业建筑,恰好符合他对店铺打造的设计畅想。即便在街区还未成气候的初建时期,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来此投资创业。

如今,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已经聚集了百余位“生活美学家”与“文艺爱好者”。其中,90%的摊主来自设计、摄影、策划、音乐等行业,他们与那些从北上广回流的年轻人一起,为街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个性十足的小众店铺。他们不断创新的玩法与场景,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

“常态化”运营 融入生活创新出彩

在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方面,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营之道。通过“主题IP活动打造”与“日常节庆策划”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让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在街区经营开放的每一天都能涌现出来。在“城市篝火晚会”上,当篝火被点燃的那一刻,欢庆的气氛便流淌在每一位游客的心田。在“花漾游园”市集中,游客们只需改变一下着装,参与主题游园NPC互动,就能让整个街区瞬间热闹起来。

2024年5月20日,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与金水区民政局展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合作,共同搭建了金水区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这一举措为一对对新人在油化厂留下了浪漫而美好的爱的瞬间。如今,在4座储油罐的地标建筑前,温馨浪漫的“郑在爱”文创交友平台正在快速搭建。该店店长张涵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街区“爱情市集”的一部分,为那些渴望找到“Soul Mate”(灵魂伴侣)的市民朋友提供一个线下交友的平台,或许在这里逛个街,就能邂逅自己的另一半。

据记者了解,如今的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日均客流量已超过3万人次,节假日期间客流量更是超过5万人次,年客流达1000万人次。各类店铺摊位带动了周边5000余人创业就业。在过去的2024年十一国庆期间,街区日均人流量超过6万人,逐渐成为郑州市民和游客所热衷的重要城市打卡地。

在保护中开发,在实践中探索,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成功找寻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以“工业风”搭台,让“主理人”登场,用“小众风”吹来“大流量”,通过常态化运营形成自身的竞争力,最终将经验反哺给每一位创业者。它汇聚创意、共建共生,用亲身实践书写了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新篇”。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情况。该街区以保护工业遗址为初心,采用“修旧如旧,新必新潮”的改造模式,在6年时间里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批“主理人”的加入为街区带来了创意和特色,而常态化的运营活动则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就业。街区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从工业遗存到国家级休闲胜地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工业风里的文旅新传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