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记者会展开,介绍了新中国援外75周年的根本目的,回应了美国减少对外援助、全球发展倡议进展、中国人道主义援助情况以及乌克兰重建希望获中国帮助等热点问题,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担当和贡献。
在3月17日这一天,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合署)举办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例行记者会。国合署新闻发言人、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明在会上透露,今年恰好是新中国援外75周年。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起步的,其根本目的可以精炼地用“促进友好、共同发展”这八个字来概括。
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美国国务院近期宣称将取消美国国际开发署超九成的“对外援助”合同,中方如何看待美国这一举措对国际发展合作形势所产生的影响呢?
李明对此表示,中方也留意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援助方面的投入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中方密切关注这些调整和变化给受援方带来的困难与干扰,也充分理解受援方的不安与无奈。在李明看来,这种调整和变化违背了一些国家在联合国框架下所作出的承诺和应尽的义务,是逆势而动的行为,不得人心。大国理应展现出大国的风范,承担起相应的国际义务,履行好大国的担当,而不能出尔反尔、唯利是图、恃强凌弱。在全球挑战层出不穷、部分国家对外政策逆势而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濒临倒退的当下,中国发展援助在政策上的稳定性以及行动上的持续性,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确定性。
接着,有记者询问全球发展倡议的最新进展情况。
李明介绍,全球发展倡议自提出三年多以来,不断走向深入、落实细节。中国推动非洲成为首个整体欢迎和支持该倡议的大洲。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国合署牵头与非洲国家、非盟共同发表了《中非关于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合作的联合声明》。目前,已有35个非洲国家加入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全球占比超过40%。整个倡议之友小组现已有80多个国家加入,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加入了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70多个国家、国际机构和金融机构与国合署签署了落实倡议的合作文件。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健全和丰富合作机制。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秘书处已正式开始运行,全球发展项目库累计的项目总数超过1100个。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盖茨基金会联合工作小组秘书处也正式成立,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的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创新培训基地、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等都在有序运转。
在务实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举办了两届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高级别会议、三届中国 – 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以此凝聚发展共识,共同唱响可持续发展合作的主旋律。同时,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国家推进落实蓝色英才计划,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在印度洋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随后,有记者关注到当前地区冲突动荡仍然频发的情况,询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帮助,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最新情况。
李明表示,从2018年至今,中国共向70多个国家提供了1000多次紧急援助,援助对象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以及欧洲等地区的国家。总体来说,中方的人道主义援助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紧急救助,另一方面则是灾后重建,2022年巴基斯坦历史性洪灾后中方提供的一系列灾后重建援助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最后,有记者提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3日在基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希望能够在乌克兰停止战争、恢复和平和未来重建中得到中国的帮助,询问中方对此有何表态。
李明称,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4批人道主义援助。中方会继续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捍卫全球公平正义的进步力量,愿意继续根据当事方的意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刚才提到的战后重建工作。
本文通过国合署记者会的内容,展示了新中国援外75周年的重要意义和目标,同时回应了国际上关于对外援助的热点问题。中国在对外援助、全球发展倡议推进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都展现出积极作为和大国担当,为世界发展和和平稳定贡献着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