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韵达快递因管理漏洞被立案调查,诈骗风波引发责任深思

本文围绕韵达快递因部分加盟企业管理漏洞,致使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经过、韵达公司的应对举措,剖析了此类快递诈骗手法,并探讨了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强调快递行业需加强内部管理以杜绝类似案件。

在3月19日,国家邮政局网站发布了一则令人关注的消息。韵达快递旗下部分加盟企业在协议客户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漏洞,这一疏忽直接导致涉诈骗宣传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寄递渠道。这些诈骗宣传品如同隐藏的炸弹,给众多受害人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而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作为上级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明显缺位,没有按照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

报道截图 图源:央视新闻

此前,央视《焦点访谈》就曾曝光过一起利用快递邮寄中奖卡片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件,其中韵达快递牵涉其中。据报道,这些诈骗快递包裹里的物品几乎千篇一律,通常是一个小礼品搭配一张印有二维码的中奖刮刮卡。不少人在扫码后,就不知不觉落入了刷单诈骗的圈套,有的人甚至被骗走了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为了逃避追查,诈骗分子在包裹上填写的发货地址和电话都是虚假的。而令人痛心的是,快递从业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收寄验视,直接打印虚假寄件人信息就发送了包裹,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及《快递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3月20日上午,韵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因加盟网点违规收寄被调查的公告》。公告中提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在2025年3月19日收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对其立案调查的通报。公司在收到通报后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专班展开内部调查。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已经立即部署了整改工作。后续,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对加盟网点的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力求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这起案件的发生,不禁让人思考,到底该由谁来为这些损失“买单”呢?

近年来,利用快递邮寄中奖卡片的诈骗手法屡见不鲜,不少人都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诈骗分子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心理,通过快递包裹中的刮奖卡,一步步将受害者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据《焦点访谈》曝光,如果消费者没有网购,却突然收到一个夹带着刮奖卡的快递,当刮开后发现自己“中奖”了,那很有可能就陷入了一个新式骗局。扫上面的二维码后,会弹出一个智能人工服务,接着就会步步诱导你下载安装所谓“能赚钱”的手机应用程序。

警方介绍,这些App是经过精心伪装的,和我们平时正常使用的App截然不同。一开始,诈骗分子会让你尝到一点甜头,比如转几十块几百块给你,然后返还给你佣金,让你轻松赚到两三百。这时,他们就会利用你这种贪利心理,一环套一环,最终把你拉入刷单圈套。

针对此案件的发生,各方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从行政责任方面来看,快递加盟公司在泄露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未建立客户信息及运单管理机制、未落实收寄验视和实名收寄等问题上,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法律、行政法规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罚则,最高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从刑事责任方面来说,负责寄送的快递员,虽然在这类复杂的诈骗案件中“仅仅充当的是发送快递引流的作用”,但仍可能就诈骗罪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的共同犯罪,只不过属于从犯。

从民事责任方面而言,快递加盟站点内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尽到了合理的监督义务,以及受害人的损失是否因快递公司未尽职责而直接发生,这些因素决定了其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除此之外,快递作为刷单诈骗的一种引流手段,在整个诈骗环节中极为“重要”。所以,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强打击之外,快递行业也要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案件发生。

本文围绕韵达快递因加盟企业管理漏洞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的事件展开,介绍了事件经过和公司应对措施,剖析了快递诈骗手法,探讨了各方法律责任。强调快递行业需加强内部管理,以源头遏制诈骗案件,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韵达快递因管理漏洞被立案调查,诈骗风波引发责任深思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