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的相关情况,包括该路口拥堵的成因、采取的解决方案、治理成效,以及后续的推广计划等内容。
在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设置了别具一格的“多车位串联掉头”车位。
驾驶员全师傅驾驶着车辆,驶入了这个新设置的掉头车位。他满脸轻松地说道:“之前经过这个路口,那可真是煎熬,都要等近20分钟。现在这种新模式一启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顺利通过了。”此时,他所在的车位与后端车位的3辆车同时在路口完成了掉头动作。
3月19日,记者来到这个启用了“多车位串联掉头”的路口。只见不少车辆都如同全师傅的车一样,有序地驶入地面划设的掉头车位,然后同时进行掉头操作。那么,该路段为何要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这种新模式呢?实施之后的成效又究竟如何呢?
拥堵成因
这个路口存在着诸多导致拥堵的因素。一方面,掉头车与对向直行车相互干扰。另一方面,大货车、运渣车车流量大。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七分局民警赵苏介绍说:“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是成自泸高速西侧的第一个路口,成自泸高速万安收费站出口、利州大道与麓山大道二段交叉路口往龙泉驿方向行驶的车流,只能通过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进行掉头。”而且,道路上行驶的大货车和运渣车等大型车辆数量较多。
记者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该路口左转驶入万安新城区的车流量较大,并且车辆只能在护栏端头或中心虚实线交界处等候掉头。这就导致掉头车辆与对向直行车流形成了交织干扰的局面。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车辆排行距离过长,路口拥堵不堪,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掉头车辆和直行车辆相互干扰的问题,成都交警在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启用了“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如后撤中央隔离护栏50米、精心渠化掉头区域、仔细施划道路、科学优化信号灯配时等,设置了4个掉头车位。这样一来,车辆就可以按照交通标志标线的指示,有序地进入掉头等候区。
赵苏还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多车位串联掉头”车位的一个独特之处。他说:“考虑到该路段是双流区、天府新区、龙泉驿区三个区域的货车主要通道,大货车、运渣车较多,所以每个掉头车位大概有15米长。相较于城区7米左右长的车位有所扩大,这样更方便大货车在此掉头。”
治理成效
据成都交警的数据显示,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后,该路段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该路段的排行距离减少了100多米,每个信号周期左转车辆可多通行5至8辆,掉头车辆可多通行近15辆。这有效地缓解了车辆滞留及排队溢流问题。
此外,成都交警还在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段与华府大道一段交叉路口、麓山大道一段蓝山美树交叉路口推广实施了“多车位串联掉头”,系统性地治理因车辆掉头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持续关注“多车位串联掉头”组织模式的运行成效,不断调整优化新型车道通行效率,并在具备条件的路口进一步推广这种新型交通组织模式。
最后,成都交警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要密切关注路口的提示信息,严格遵循交通标志标线的指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完成掉头动作,携手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共同为城市交通的顺畅贡献力量。
本文围绕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展开,分析了该路口拥堵成因,介绍了解决方案及治理成效,还提及了推广情况和后续计划,强调了交警对提升交通效率的努力及对驾驶员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