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广东英德市黎溪镇大埔村标准化鱼池里“生态鱼”的养殖场景,介绍了黎溪镇依托山泉水资源发展“生态鱼”养殖的模式、销售情况、旅游开发计划以及循环农业模式,还阐述了其带来的就业和增收效益,展现了黎溪镇通过“生态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阳春三月,当我们踏入广东英德市黎溪镇大埔村,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便映入眼帘。只见上百个标准化鱼池依山而建,池中满是军鱼、桂鱼、塘虱等各类鱼儿,它们首尾相连,在潺潺流入的山涧泉水中欢快地穿梭游弋。
2025年3月,养殖户朱金灶正在进行收鱼工作。如今,黎溪镇依托当地天然的山泉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鱼”养殖。这些“生态鱼”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新晋供应商,为当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道路。
据了解,黎溪镇创新推出了“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冷链物流,“生态鱼”能够在1.5到2小时内新鲜送达大湾区的餐桌,确保了鱼的品质和口感。
在大埔村的农家乐里,村民陈先生正忙着烹饪泉水鱼火锅。陈先生开心地说:“去年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烹饪培训后,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酒店厨师。”
黎溪镇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打算研发“品生态鱼、赏山泉景”的乡村旅游路线。以此推动黎溪镇“山泉鱼经济”构建起集育苗、养殖、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养殖尾水经过生态净化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用于灌溉竹林,真正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黎溪镇生态养殖基地技术人员展示着他们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环保,还充分利用了资源。
黎溪镇采用“以水养鱼、以鱼护林”的绿色养殖方式,养殖用水灌溉着基地周边的蕉树、竹林、农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黎溪镇培育各类渔业经营主体近百家,生态渔业已经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村集体年增收约10万元,户均年增收20到40万元。
黎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黎溪镇正全力打造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名特优水产品重要供给基地。通过扩大“生态鱼”养殖规模,推动深加工的引导研发,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小产业逐步释放大活力,让这条“生态鱼”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文章围绕广东英德黎溪镇的“生态鱼”产业展开,介绍了其养殖现状、发展模式、旅游规划、循环农业模式以及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了该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