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10多万人30年饮食习惯的追踪研究,该研究将不同饮食习惯与70岁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可能性联系起来,分析了多种健康饮食模式及超加工食品消费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近日有研究表明,某些营养模式能显著提升人们到70岁时仍拥有良好认知、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的概率。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3月24日消息,由美国哈佛大学专家牵头,联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专家,开展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研究人员历经30年,对10.5万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追踪调查。
这项研究依托美国的两个大型研究项目——护士健康研究和医疗工作者随访研究。这两个项目收集了年龄在39至69岁、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女性和男性的相关信息。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需要在不同背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群中进一步推广这一研究经验。目前,该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英国《自然 – 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提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除了预防非传染性疾病,探寻能够以最佳方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饮食显得尤为必要。”
在长达30年的随访期间,参与者会定期汇报自己的饮食情况。研究小组依据这些数据,评估了他们坚持八种健康饮食模式的程度。这些饮食模式丰富多样,涵盖了替代健康饮食(AHEI)、替代地中海饮食(aMED)、控制高血压饮食(DASH)、健脑饮食法(MIND)、植物性健康饮食(hPDI)、行星健康饮食(PHD)、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EDIP)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经验性饮食(EDIH)。
专家们分析发现,尽管这些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倡导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不饱和脂肪、坚果和豆类。部分模式还允许少量或适量摄入一些动物源性健康食品,比如鱼类或某些乳制品。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对超加工食品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食品通常含有大量人工成分、添加糖、钠和不健康脂肪。
经过3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令人深思。在10.5万的样本中,仅有9771人(占样本总数的9.3%)符合研究小组所设定的健康老龄化标准。
那么,究竟哪种饮食模式对健康最为有益呢?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替代健康饮食(AHEI)的人群效果最为显著。该饮食模式的目标之一就是预防慢性疾病。研究报告指出,这组人群在70岁时身体健康的概率比那些在该标准中得分较低的人高出86%。而到了75岁,这种差距更是高达2.2倍。替代健康饮食(AHEI)包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豆类和健康脂肪等成分,同时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饮料、钠和精制谷物的摄入。
另一种较为有益的饮食模式是行星健康饮食(PHD),它不仅关注人类福祉,还充分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模式优先选择植物性食物,对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进行了严格限制。
在所有研究数据中,有一个现象格外突出: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特别是加工肉类、含糖饮料或无糖饮料,始终与健康老龄化方面的较差结果紧密相关。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论文作者之一玛尔塔·瓜施 – 费雷认为,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制定未来的饮食指南”。她表示:“这些结果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量摄入健康动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可以促进健康老龄化,并有助于制定未来的膳食指南。”
主要作者、蒙特利尔大学的安妮 – 朱莉·特西尔补充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饮食标准。健康饮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量身定制。”
在《自然 – 医学》的这份研究报告中,研究小组阐述了他们的研究理念:“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除了预防非传染性疾病,找到能以最佳方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饮食模式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美国老年人口稳步增长,但其中80%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这凸显了这一人口变化所面临的复杂健康挑战。”
报告着重强调,“促进健康的老龄化是全球优先事项”,其目标包括“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支持他们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以及“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指出,饮食是“全球非传染性疾病和死亡负担的主要行为风险因素”,在美国老年人中造成的健康影响仅次于吸烟。此外,报告还提到,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优质饮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过早死亡,还能改善认知能力和体能,减少与年龄有关的抑郁症状。
本文围绕一项对10多万人30年饮食习惯的研究展开,介绍了多种健康饮食模式及超加工食品消费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替代健康饮食(AHEI)和行星健康饮食(PHD)较为有益,而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不利于健康老龄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制定未来饮食指南,且强调健康饮食可按需定制,同时指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及优质饮食的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