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公司凯雷收购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后成立万益特公司,该公司将中国区提升为独立运营区域。同时介绍了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基数大但透析治疗渗透率低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还提及万益特公司对中国透析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和未来布局。
今年2月份,全球知名投资公司凯雷成功完成了对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的收购。收购完成后,该业务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独立的重要脏器疗法公司,并正式取名为“万益特”。
近日,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伴随着此次从百特医疗的分拆,公司做出了一项重要战略调整,将中国区提升为与美洲、欧洲、亚太并列的独立运营区域。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它不仅赋予了中国市场在公司战略版图中更高的优先级,还让公司能够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更为灵活的本土化战略,进而有力地推动业务创新。
万益特的前东家百特医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来到了中国。它是最早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跨国医疗企业之一,同时也是第一家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设备和疗法引入中国的企业。目前,全球主要的透析厂家大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占比超过70%。在百特医疗分拆出万益特之前,其他透析巨头近年来也在纷纷重组肾脏业务,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正面临着重构。
中国拥有着极为庞大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基数。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2022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达到了385.47万人,占到了全球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的36.7%。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终身治疗,有着持续性的慢病管理需求。而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原理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以此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主要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主。
然而,中国的透析治疗渗透率却并不理想。根据IQVIA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终末期肾病白皮书》,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率不足3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75%的透析渗透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王高芳指出,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可及性与患者认知不足,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透析治疗渗透率的提升。“在大城市,透析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由于交通不便,透析设备和医护人员相对缺乏,导致部分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治疗。尽管国家医保政策已逐步覆盖透析治疗,但部分患者对透析存在顾虑,比如担心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影响日常工作等,导致主动治疗的意愿较低。”
在中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仍以血液透析为主,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治疗比例大概是85%与15%。血液透析需要患者在一周内多次往返医院,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腹膜透析可以居家进行,如果患者在夜间使用自动腹膜透析设备进行治疗,白天则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过,腹膜透析无法普及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患者的认知和接受度不高,以及腹膜透析设备和药物的支出成本较高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值得欣慰的是,在部分地区,腹膜透析液已逐步被纳入医保。
王高芳表示,过去,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依赖院内透析。但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更具灵活性和高可及性的居家治疗已成为行业的共识。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完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万益特公司也将持续推动透析治疗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王高芳还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万益特公司十分看好中国透析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创新技术的发展,透析治疗的可及性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智能化、远程监测和设备的发展为提升透析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数字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化,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高效的治疗体验。”王高芳表示,未来,公司将基于全球专业经验与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洞察,不断深化推动中国本土市场的创新布局。
本文介绍了凯雷收购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成立万益特公司,该公司提升中国区为独立运营区域。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基数大但透析治疗渗透率低,存在医疗资源不均、患者认知不足等制约因素。万益特看好中国透析市场前景,将推动透析治疗可及性、可负担性及数字化服务优化,深化本土市场创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