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全国电动自行车整治:成果初显,未来任重道远,电动自行车火灾数据下降,整治成效与挑战并存

本文围绕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相关数据展开,介绍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包括火灾数量下降、标准体系完善、充电设施改善等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整治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最后表明今年将持续发力确保整治目标实现。

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电动自行车的重要数据。数据显示,“去年5月至12月,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9175起,造成6人死亡、15人受伤,同比分别下降46%、90%、87%;今年一季度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863起,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环比下降12.4%、75%、66.6%。”

4月3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副局长宋树欣公布了上述数据。他提到,与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前相比,每月每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从5.6起下降到目前的2起左右,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整治工作中,多部门协同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首先,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组织制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等4部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且这些标准都已发布。这使得电动自行车安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从源头提升了产品安全质量的总体水平。

其次,停放充电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大力组织推进在既有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自然资源部门督促指导新建居住项目同步按标准配套建设充电设施,发展改革、市场监管和能源部门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据宋树欣透露,目前全国53万个住宅小区中,已有24.5万个按照要求完成充电设施建设;共新增充电端口2400余万个,累计达到3610万个;41万个小区充电电价已经开始执行居民电价,比例达到77.3%;共计为18万个充电设施提供“三零”接电服务。

再者,存量风险隐患逐步消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推动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网点及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有5.7万余家销售门店参加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实现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386.1万辆;各地已设立老旧锂电池检测回收站点达到5139个,已经报废回收锂电池64.2万余块。

另外,打击制售假和非法改装成效明显。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电动自行车制假售假和非法改装行为,公安机关针对违法犯罪组织实施严厉打击,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共计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87万余家次,督促主流电商平台下架问题商品2.7万余件,实施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召回308次,涉及产品数量30余万件,立案侦办相关犯罪案件150余起。

同时,群众安全意识普遍提升。各地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组织相关政策解读1300余场次,利用各类形式载体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220余万条次,推送安全提示信息1500余万条。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明显减少。

然而,宋树欣也清醒地指出,“虽然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整个整治工作距离国务院明确的目标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电动自行车火灾总量仍然还比较大;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费用与群众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自行车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拆改仍然禁而未绝;老旧电动自行车的存量风险仍然较大,部分用户不安全停车充电习惯仍未彻底改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同时,整治以来,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标准、制度,离全面执行落地还有差距。

他表示,今年,整治工作将在上述方面持续发力,坚决确保各项整治目标如期全面实现。

本文介绍了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数据,展示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在火灾遏制、标准完善、充电设施建设、风险隐患消减、打击违法和提升群众意识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但也指出了整治工作存在火灾总量大、设施与费用差距、假冒伪劣未绝、存量风险大、安全意识不足以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今年整治工作将针对这些问题持续发力,以实现整治目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全国电动自行车整治:成果初显,未来任重道远,电动自行车火灾数据下降,整治成效与挑战并存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