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背诵《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活动,介绍了活动的由来、规则以及吸引众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的诗词爱好者参与的情况,展现了该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在3月末的成都,天气乍暖还寒,略带寒意的春风轻轻吹过浣花溪畔那花红柳绿的美妙景致,也温柔地抚过杜甫草堂兰园里的每一株兰草。在那林深叶茂之处,在潺潺流水与红墙花径之间,阵阵清晰的背诗声悠悠飘荡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上空。顺着声音寻去,能看到两位女性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一首接一首背诵着诗词,一共背出了83首。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从《蜀道难》的奇丽惊险,到《秋兴八首》的感物伤怀,再到《成都书事》的清新有致……她们所背诵的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诗词,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勾勒出巴山蜀水的风土人情。而凭借这83首诗词,这两位女性也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杜甫草堂终身免费入场的资格。
自2023年6月以来,已经有33人通过这一活动,获得了杜甫草堂终身的“入场券”。在这风和日丽的仲春时节,我们走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聆听这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是如何跨越数千公里的山海阻隔,来到这里共赴这场“诗词之约”的。
瞧,游客们在2025“人日”为杜甫献上梅枝,那场景充满了对诗圣的敬意。
这本诗词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可是此次活动的关键所在。
有不少人从远方赶来,就为了奔赴这场“诗词之约”。像从上海“打飞的”来的韩聪婷,还有专程从云南西双版纳赶来的刘萍湘。
“我看到杜甫草堂里的万佛楼,就立刻想到了杜甫写的《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不就是眼前的真实场景吗?”在这天气初暖、白昼渐长的美好时节,诗词中的春光与眼前无边的春色相互交融,第一次来到杜甫草堂的刘萍湘,喜悦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向我们讲述着这次难忘的草堂之行。
3月28日,也就是3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背诵《诗词若干首》活动的第十七场如期举行。就在接受采访的数十分钟前,刘萍湘成功背出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中的65题共83首诗词。与她一同挑战成功的韩聪婷,也是历经努力,实现了这场诗词之约。
看,这是挑战成功的韩聪婷(左)与刘萍湘(右),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把时间倒回到2018年5月,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了诗词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再版首发及赏析活动。这本书共收录了65题共83首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诗词。当时,时任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向广大诗歌爱好者发出号召:“四川人如果能背下这本书中的83首诗,草堂将为他终身免门票!”时隔5年后,在2023年参与挑战的孟基殿,成为首位挑战成功的市民。此后,全国的诗词爱好者纷至沓来,挑战成功者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首位挑战成功者孟基殿,他开启了这场诗词挑战的先河。
“促使我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这里参加挑战,说到底还是因为热爱。”韩聪婷真诚地说道。作为一名90后,她在2024年1月在某社交平台刷到了这项活动后,便立刻下单购买了书籍,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背诗打卡”。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实现了这场关于诗词的约定,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是这些诗词支撑着我。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对诗中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热爱,是刘萍湘和韩聪婷交谈中频繁提到的词。正是这份热爱,让她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别人埋头刷小视频的时候,愿意付出大量精力与这83首诗词“较劲”。更奇妙的是,当诗词中描绘的景象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仿佛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背了300多遍,今天终于在杜甫草堂看到了茅屋。”刘萍湘感慨地说。
2024端午假期,杜甫草堂里排队“背诗”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可见活动的受欢迎程度。
参与这场活动的挑战者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成都某高校的在读博士,有退休在家的古诗词爱好者,还有年仅5岁的小朋友、医护工作者等等。但因为这场“诗词之约”,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杜甫草堂,在浣花溪畔吟诵着那些描绘巴山蜀水、怀古咏志的古诗词。
《杜甫研究学刊》编辑汤新钊已经担任了数次背诗挑战的专家评委。他说:“现在来参与杜甫草堂背诗挑战的选手,有的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把诗词背下来,还会在现场跟我们讨论读音、版本等问题。”他提到刚刚挑战成功的刘萍湘,看到她在背诗时仔细写下的笔记,还在现场请教一些关于字的古音读法,并且提前进行了深入考证。
从2023年的初夏到2025年的仲春,汤新钊在四季的更迭中感受到,来到杜甫草堂参与背诗挑战的人对诗歌文化的热爱在不断升温。在他看来,这种热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对文化的深层次探讨。“可能以前大家觉得能背下来就行,但现在他们更注重理解、掌握和感受。”
背诗挑战活动的另一位专家评委、《杜甫研究学刊》编辑卞超对一位名叫阳冰洁的小朋友印象特别深刻。这位小朋友是挑战成功者中年龄最小的,参与挑战时才5岁。“她当时那种从容、自在的状态让我很震惊。别的选手怕忘记,一般会背得很快,只有她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背诵。”卞超回忆道。
这是卞超与挑战成功的阳冰洁小朋友的合影。
卞超还说,杜甫有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中回忆了儿时所见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当时的杜甫和阳冰洁小朋友年纪相仿。“我当时就跟这位小朋友说,等她长大了,也可以像杜甫一样追忆往事,写她5岁的时候在杜甫草堂背了83首古诗词。”说到这里,卞超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今,从垂髫孩童到知天命之年,不少诗词文化爱好者从全国各地奔赴成都杜甫草堂,只为实现这场“诗词之约”。当“背诗免门票”成为游客喜爱的“知识变现”方式时,这些穿越时光的诗词在记忆与吟诵间,实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全文背诵《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全书(65题共83首诗词)免杜甫草堂终身门票活动会长期开展,每月举行一次。目前,活动的预约已经排到了2027年底,将于2026年开放新一轮预约。
“我的下一站,是要去广元剑门关背诵《蜀道难》。”韩聪婷笑着展望未来。
本文围绕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背诗免门票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吸引众多不同身份的诗词爱好者参与的情况。通过刘萍湘、韩聪婷、孟基殿、阳冰洁等参与者的故事,展现了大家对诗词文化的热爱,以及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该活动不仅让诗词爱好者有了独特的体验,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