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徐汇区检察院在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定目的、具体举措,还提及了专家智库的聘任,以及2024年以来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情况和典型案例。
日前,徐汇区检察院在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检察院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以下简称为《三年行动方案》。与此同时,还举行了聘任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智库的仪式。此外,检察院通报了自2024年以来在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并公布了一系列典型案例。
《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是徐汇区检察院强化法治担当的重要体现。它旨在充分发挥新时代检察职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运用法治手段深度融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进程。该方案紧密对标徐汇区推进“人工智能 +”的十大行动,致力于为徐汇区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提供全方位的检察服务保障,为产业发展贡献坚实的法治力量。
《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于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协作举措。通过设立人工智能案件联合工作站、开展前沿领域法治保障理论实践研究、召开人工智能法治护航工作联席会、构建跨省办案资源协同网络、组建跨区域课题组以及搭建人工智能司法治理案例共享平台这6项举措,来破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法治难题。同时,依托光启X空间,严厉惩处侵害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犯罪行为,精准打击新型犯罪。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服务人工智能产融服务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升级保驾护航。此外,该方案还注重开展综合法治服务,围绕人工智能“转化 – 孵化 – 产业化”的全过程进行保护,通过“集中输入”“分流处置”“反向输出”的模式,提升“行政”“司法”的综合保护水平,建立涉人工智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蓄势赋能。在呼应国际开放链接行动方面,组建人工智能综合履职专业化团队、培育涉外检察人才、组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智库,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检察履职的现代化、专业化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辖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健康发展,徐汇区检察院与区政协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双方一致同意组织政协委员中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参与检察监督活动,为检察专业化履职提供“外脑”智慧支撑。这一举措实现了区政协民主监督与区检察院检察监督的有机结合,共同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此,徐汇区检察院特别聘请了13位专家,作为徐汇区检察院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智库的成员。
在发布会上,徐汇区检察院详细通报了自2024年以来在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发布了五起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公司内部职务犯罪、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等多个重要领域。检察院从全链条打击犯罪、多元化追赃挽损、一体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依法履职办案的具体情况。
依法惩治涉企犯罪
在依法惩治涉企犯罪方面,徐汇区检察院批捕起诉侵害企业经济利益案件197件208人,成功追赃挽损3700万元。同时,为150余家企业开展了反腐败治理专题讲座。此外,全面升级了市金融从业人员廉洁风险和案件防控教育展示基地,举办金融检察开放日活动20余次,接待金融从业人员1000余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2件120人。在全市率先牵头成立区级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搭建“检互·西岸”检察服务平台。检察长受聘担任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法治副园长,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风险管理指南》,研究成果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斩获4项大奖。
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在网络生态净化方面,起诉网络犯罪248件319人,办理了全国首例非法获取数字钱包私钥案等互联网新类型案件。在全市第一批设立网络检察综合履职基地“光启X空间”,与区公安分局率先就刑事诉讼案件中虚拟币处置制定办案规范指引,推动“协作惩防网络黑灰产工作机制”等11个行业标准落地。
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在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升级“汇心检察”全域企业服务站点,提供法律服务50余次。在虹梅街道揭牌成立检法园区工作站,协同五方开展“民商行”一体化法治合作。聚焦“亿元”网红街区治理、零售新业态发展等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6件。
本文介绍了徐汇区检察院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三年行动方案》,旨在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通过多项举措破解法治难题、护航产业升级。同时,检察院还聘任专家智库,加强人才建设。此外,通报了2024年以来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情况,包括依法惩治涉企犯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净化网络生态和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等方面,展示了检察院在多领域的积极履职和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