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清明忆亲,那些阴阳两隔的思念

本文以清明为契机,作者回忆了父亲、兄长、母亲和爱妻的离世,讲述了亲人们的生平经历以及自己与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亲人们深深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每到清明节,我的内心总会涌起一股隐隐的痛,尤其是近两年来,这种痛楚愈发强烈。

年近七十的我,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经历过多次悲痛欲绝的时刻。先是父亲和兄长相继离世,而后母亲和爱妻也离我而去。

从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开始,清明节带来的切肤之痛便如影随形。特别是母亲和爱妻离去后,这种痛苦变得更加强烈、深沉且持久。

三十七年前的初冬,父亲离开了人世,那时我刚过而立之年。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去世前离休还不到一年。他出生在沂蒙山区,身世十分悲惨,童年时就失去了双亲,是兄长和姐姐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参加革命后,父亲常年废寝忘食地工作,身体愈发羸弱,最终积劳成疾,没能好好享受离休后的愉悦生活和晚年的天伦之乐,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自那以后,每年清明,我都会给父亲送去我心底的祝福。

1996年的隆冬,兄长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一岁。兄长大我不到两岁,小时候我们没少打闹,但感情却十分深厚。虽然我们兄弟俩时常“内斗”,可对外却是“同仇敌忾”。记得有一次我和邻里的孩子起了争执,兄长听到消息后立刻跑来帮我。当然,他要是在外遇到困难,我也会第一时间去帮他。兄长去世前的两年,工作很不顺利,其实我有能力帮他,但因为碍于面子,又优柔寡断,结果错失了机会,让他在郁郁寡欢中抱憾离世。二十多年来,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无比内疚。所以每年清明,我都会给兄长寄去饱含歉意的书信,以寄托我的哀思。

八年前的正月初八,母亲与世长辞。那时距离她八十四周岁的生日还有个把月,这让我痛心不已。母亲是老济南人,家境非常清贫。她从小就吃苦受累,六七岁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八九岁就经常外出挖野菜、扫煤渣,十二三岁就进工厂当了童工。她晚年腿痛难忍,大夫说这和她年少时的辛苦劳累有很大关系。母亲去世后的这些年,每年清明,我都会对着苍茫的天空呼喊:“母亲、母亲,我爱您,我想您。”

人生在世,无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多深,总有诀别的时候,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妻子不仅比我先走,而且走得这么早,这让我心痛万分。前年的初夏,她在被病痛折磨了三年后,带着对我的牵挂与我诀别。我和她共同生活了四十二年,她临行前愁肠百结,是因为放心不下生活上依赖她的我。其实结婚前我并不“弱”,不仅不笨不懒散,还很勤快能干。但结婚后,妻子的贤惠让我逐渐远离了家务,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妻子走之前,对我今后的生活做了尽可能详尽的安排,如今我能安度晚年,离不开她临行前的周到考虑。谢谢我的爱妻,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一定会牢记你的嘱托。

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过去。这几天,如烟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父亲、母亲、兄长、爱妻的身影不断浮现。天堂上的亲人们,虽然我们阴阳两隔,但情感就像电波一样。我能通过这无形的“电波”感受到你们的牵挂和嘱咐,相信你们也能收到我对你们的祝福和问候。

本文作者围绕清明节的哀思展开,回忆了父亲、兄长、母亲和爱妻的离世,讲述了亲人们的坎坷人生与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们的思念、愧疚以及感恩之情,表达了对阴阳两隔的无奈与对亲情的珍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清明忆亲,那些阴阳两隔的思念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