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自3月24日起围绕“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主题开展的4场清明系列活动,包括民俗展、网络寄哀思、美食故事解读以及主题展等,旨在传播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了解到,自3月24日起,西城区图书馆特别围绕“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这一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4场丰富多彩的清明系列活动,带领读者深入感受清明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3月24日至4月14日这段时间,图书馆于北址一层大厅举办了“清明民俗展”。此次展览内容丰富全面,从节日渊源开始讲起,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传承发展历程。同时,还对节日习俗、节令食品、节气涵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等方面进行了展示。通过这样的展览,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演变,以及各种习俗背后的由来,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老而神秘的清明文化世界。
4月2日至9日,图书馆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网络寄哀思”清明节祭扫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读者只需登录公众号,就能参与在线祭扫。无需出门,就可以为已故亲友和革命先烈点烛哀歌、献花祭酒,表达内心深深的追思缅怀之情。而在清明节当天,读者还可以前往图书馆北址二层多媒体网络中心,参与集体线上祭扫活动,共同缅怀先辈,传承那份珍贵的情感。
4月3日,图书馆联合金融街街道图书分馆举办了“清明尝鲜京津冀”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文联《北京纪事》杂志编辑郎永,他在金融街街道图书分馆为读者生动解读与清明节相关的京津冀三地美食故事。郎永编辑用精彩的讲述,带领读者走进京津冀三地的生活、文化和饮食世界,让大家了解到这三个相互比邻的地区,虽然各有特色,但在饮食文化等方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弘扬了中华饮食文化知识。
4月4日至10日期间,图书馆再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举办了“气清景明——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节主题展”。这次展览以独特的手绘形式呈现,生动展示了清明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庄严的扫墓、虔诚的祭祖以及欢快的踏青等。每一幅手绘作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不仅介绍了节日的起源、意义,还讲述了纪念方式,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此外,展览还展示了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和神话传说,读者可以通过阅读那些描绘清明的优美诗句,了解更多与清明节相关的故事,感受古人在清明时节的情感与思绪。
西城区图书馆组织开展这些清明节系列主题活动,其重要意义在于传播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传统节日。同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倡导文明风尚,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围绕“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主题开展了清明民俗展、网络寄哀思、美食故事解读和主题展等系列活动,旨在传播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优秀文化,倡导文明风尚,让读者深入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