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直播间针对老人的诈骗现象展开,通过讲述张奶奶遭遇的“收藏品回收”骗局等案例,揭示了网络直播诈骗老人的套路,如设立高级人设、“高回报”诱导、中奖“小惠”变“大坑”等,并给出老人上网“避坑”的建议以及老人遭遇骗局后的维权方法,强调需多方合力破解直播间“坑老”骗局。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直播间里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陷阱,而老人们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猎物”。主播们在直播间里一口一个“爷爷奶奶”,那亲热劲儿,比亲孙子孙女喊得还起劲。紧接着,便开始诱导哄骗老人们注册会员、缴纳保证金。往往一场直播还没结束,老人们辛苦积攒的养老钱就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口袋。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糯良边境派出所日前侦破的一起以老人为目标的直播诈骗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假扮“孝孙”专骗老人养老钱
2025年3月10日,成都游客张奶奶来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千米国画长廊景区游览。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糯良边境派出所班鸽警务室门口歇脚时的一个小举动,竟让警方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诈骗案。
当时,张奶奶顺口听到直播间里主播喊着“爷爷奶奶,请把‘回家了’打在公屏上……”,她顺手就点开了这个直播间,这一幕引起了一旁警务室民警邓云川的注意。
原来,张奶奶正打算出售家里的一些古董藏品,恰好就在这个直播间里刷到了声称可以高价收购相关物件的主播“张总”。随后,有自称是“张总”助理的人添加了张奶奶在直播间留下的联系方式,称愿意出高价上门收购,但要求张奶奶完成注册会员、缴纳保证金等操作,还承诺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可领取丰厚奖金。不明真相的张奶奶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不法分子精心布置的骗局。
张奶奶回忆说:“他们说什么充值打赏,要我刷礼物,第一次点了100,第二次又点100……”她在直播间前后总共投入了4000多元。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邓云川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收藏品回收”骗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受害人可能会陷入该团伙更多的圈钱套路。民警立刻向张奶奶说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帮助她完成了部分止付工作,避免她遭受更大的损失。
随后,警方与该直播间平台取得联系,将“张总”的直播间封禁,并对“张总”助理发送的链接进行了屏蔽处理。目前,该案涉及的违法犯罪问题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络直播背后的“局中局”
近年来,随着老人上网越来越普遍,各类网络直播“坑老”骗局也层出不穷。办案民警表示,虽然这些案件看似各不相同,但套路却有迹可循。
【套路一:设立高级人设骗取信任】
据邓云川介绍,在这起案件中,主播“张总”先是利用“亲情攻势”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接着频频展示自己与社会名流的合照,以此打造“高级”人设,获取消费者的信任。然而,经过鉴定,这些“合照”都是通过电脑合成的假照片。
邓云川说:“被主播的精心包装所欺骗,看直播的老人会认为‘事业做这么大的老总不可能骗我’,随后便一步步落入圈套。”
【套路二:“高回报”诱导谋取非法利益】
以“高回报”诱导他人来谋取非法利益,是此类骗局的惯用伎俩。
办案民警介绍,除了张奶奶遇到的“高价回收古董”骗局外,有些主播还会通过剧本演绎或“一夜暴富”等话术引诱老人入局,以捡漏、升值等噱头,诱导老人购买大量假古董玉石等名不副实的商品。
【套路三: 中奖“小惠”变“大坑”】
曾经电视时代的“幸运抽奖”骗局,近年来也“改头换面”在网络直播间蔓延开来。
办案民警介绍,糯良边境派出所不久前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中,受害人王阿姨在看直播时收到私信,称其抽中直播间幸运“福袋”。王阿姨提供联系方式后,收到了“奖品”抽纸;不久后她再次“中奖”,又收到了小礼品。但在她第3次“中奖”时,“工作人员”引导其注册某领奖平台,套取了她的个人信息和验证码,最后王阿姨损失了1.6万元。
老人上网如何“避坑”?
办案民警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人对新技术不熟悉的特点,构筑起“信息茧房”,在直播间里与老人套近乎、打感情牌“下套”,一些缺乏信息辨别能力的老人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陷阱。
“老年群体的网络反诈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多方合力,让‘数字鸿沟’变成‘护老屏障’。”办案民警说道。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高压严打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加强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制度保护。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7.8万人,同比上升53.9%。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制定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工作意见。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可酌情从严惩处。
在平台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义务,比如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账号应当重新核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限制功能、暂停服务等处置措施;加强对分发平台以外途径下载传播的涉诈应用程序重点监测、及时处置等。
一旦老人遭遇直播间骗局,要怎么维权?
办案民警表示,受害人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越早报案挽回财产损失的几率就越大。报案时,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证据和信息,包括诈骗者的相关信息、诈骗方式、诈骗金额等。
“许多案例中,老人被骗的根源是他们的情感需求被忽视。我们要多关注家中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社交关系。”办案民警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破解直播间“坑老”骗局,既需要依靠刚性的打击治理,也需要柔性的情感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让老人安心上网;另一方面,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让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心灵依托。温情相伴,才是老人最好的反诈良方。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了直播间针对老人的诈骗套路,包括设立高级人设、“高回报”诱导、中奖“小惠”变“大坑”等。同时指出老年群体网络反诈能力薄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打击治理、完善法规,平台履行监管义务,子女给予情感关怀。强调多方合力,从制度和情感层面共同守护老人,避免他们落入直播间的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