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流浪猫投喂成加梯“绊脚石”,宝山区如何化解邻里矛盾?

宝山区大场镇乾溪六居417弄3号楼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因个别居民投喂流浪猫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加梯工程受阻,后通过党建引领、调解协商和制定居民公约等方式,最终成功加梯并实现邻里和谐的故事。

自2019年开始,宝山区大场镇乾溪六居417弄3号楼这座承载着众多居民生活记忆的老楼,就开启了加装电梯的艰难旅程。这本是一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小区基础设施的民生工程,然而推进过程却一波三折。原来,个别富有爱心的居民长期在楼内投喂流浪猫,其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但没想到这一善举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投喂猫粮时,难免会有一些散落,这些散落的猫粮不仅破坏了楼栋的环境卫生,让原本整洁的楼道变得杂乱不堪,还带来了高空抛物的隐患。楼下居民更是深受其害,家里的伸缩雨棚常常遭受猫粮“空袭”,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生活品质严重下降。因此,对于楼上居民提出的加梯主张,楼下居民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多次阻挠施工,使得加梯工程的进展一延再延,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

原本看似与加梯工程毫无关联的投喂流浪猫小事,却意外地成为了电梯加装路上的“拦路虎”。为了顺利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大场镇乾溪六居采取了“党建引领、调解破冰、公约筑基”的“三步走”工作法。在党建引领下凝聚民心,通过调解协商平衡各方利益,借助居民公约巩固工作成果。经过不懈努力,近日,长达六年的加梯难题终于被成功破解,实现了加装电梯和邻里和谐相处的双赢局面。

面对3号楼的复杂棘手状况,乾溪六居党总支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迅速组建了攻坚专班。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积极引导居民认识到加装电梯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小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和讲解,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居民们能够切实感知的美好未来图景,利用党的政治优势为加梯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大助力。

然而,在2025年春节前夕,当加梯工作接近尾声时,楼下居民再次投诉猫粮洒落的问题,这使得双方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于是,在2月28日,党总支紧急召开会议,达成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共识。随后,由党总支牵头,再次组织居委、楼组长、电梯公司以及3号楼居民代表共同开展调解协商工作。

居委调解干部、调委会专职调解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了调解工作组。他们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地查看猫粮洒落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各方的诉求。一方面,充分理解投喂居民关爱流浪猫的爱心出发点;另一方面,设身处地为受影响的居民考虑,从维护邻里关系和谐的角度出发,耐心劝说双方各退一步。

同时,调解组还联动法律顾问,认真学习掌握《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责规定、高空抛物规定以及物业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知识。然后,再耐心地向居民们进行普法解释,让双方都清楚地认识到阻挠加梯和喂养流浪猫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经过多轮深入的沟通协商,一份凝聚着众人智慧和共识的居民公约终于诞生了。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居民会议顺利审议通过了楼道公约。公约内容详细,涵盖了流浪猫的固定投喂地点和方式,针对高空抛物问题,还规定居民轮流担任“观察员”,鼓励大家互相提醒。此外,加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安装监控设施,以保障监督效果。居民公约的制定,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章法,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居民们纷纷在公约上签字,承诺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这不仅是对规则的认可,更体现了大家对邻里情谊的珍视。随着公约的正式生效,楼下居民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加梯工程得以顺利竣工。这部新安装的电梯,不仅承载着居民们对便捷生活的美好向往,更见证了邻里之间从矛盾冲突到和谐和解、从彼此陌生到相互亲近的温馨历程,成为了连接楼内居民情感的一座桥梁,让这座老楼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场镇乾溪六居“党建引领 调解破冰 公约筑基”的工作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演绎。它将民生工程转化为民主实践,不仅为更多居民实现“一键直达”的幸福梦想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有效路径,更成功破解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基层治理困境,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方式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本文围绕宝山区大场镇乾溪六居417弄3号楼加装电梯展开,讲述了因流浪猫投喂问题导致加梯受阻,后通过党建引领、调解协商和制定公约等举措,成功解决难题,实现加梯与邻里和谐。这种工作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为基层治理和民生工程推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流浪猫投喂成加梯“绊脚石”,宝山区如何化解邻里矛盾?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