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一位网友的提问展开,该网友从国企离职后在私企的发展陷入困境,工作不顺且对未来职业生涯感到迷茫,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企业调研经历给出分析和建议。
有网友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国企离职后,在私企的发展之路越走越迷茫,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这位网友于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军工国企从事结构工作,这一干就是5年。然而,在这家国企里,结构工作主要是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5年的时间里,他仅仅掌握了UG以及力、热的简单仿真技术。期间,他曾一度萌生学习算法的想法,可最终却不了了之。而且,他也没有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
从国企离职后,他跳槽到一家大型军工私企。但在试用期考核时,领导认为他能力不足,甚至提出要给他降薪。在这家单位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的机箱、工装以及模块结构,仿真技术也更加熟练了。可惜好景不长,公司裁员,他成了所在组里唯一被裁掉的员工。
后来,一家看中他有天线总体履历的军工国企将他招了进去。然而,试用期时领导觉得他的能力与多年工作经验不匹配,他再次被辞退。这一系列的遭遇让他陷入了迷茫和抑郁之中,找了一个月才找到一家小军工私企上班。目前他已经实习4个月了,朋友觉得以他的情况,公司领导在试用期可能会给他降薪,这让他十分焦虑。
如今,他快34岁了,掌握的技能仅仅是结构设计方面的简单机柜、机箱、模块制作,以及热仿真和力学仿真。在从国企离职前,他的人生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但这几年工作期间,他懒得去研究其他与结构相关的领域,比如模具、传动、自动化等。闲暇时间,他不是刷手机,就是帮老婆分担一些家务活。从第一个国企跳槽出来后的这几年,他的职场之路越走越艰难。好在他老婆工作稳定,把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现在特别后悔当初从国企离职。看着小孩都快上小学了,他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危险,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
对于他的情况,回答者认为:他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可能出现了问题。
回答者虽学的是文科,但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和调研经历。他在企业里工作过,也在工厂干过。进入体制后,因工作关系,深度调研、了解、接触过至少1000多家各种类型的企业,涵盖国有、私营、外企,涉及生产加工、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销售物流等多个领域。
基于对企业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企业人员等方面的了解,回答者觉得,一个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进入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适应,通常都能满足岗位需求,甚至会有较快的成长。毕竟在当下,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装备制造工厂,员工学历普遍较低,本科生都比较少见,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一个有研究生学历且工作了5年的员工,应该是企业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专家。
按理说,这位网友学历足够,又有5年的工作经验,而工厂、车间生产的常规产品种类有限,生产工艺、流程、环节、标准、原材料也屈指可数,他怎么会工作5年还不能熟练掌握和适应工厂的生产环节、流程以及加工要求呢?
在职场上,他是靠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吃饭的。凭借足够的学历功底,加上5年的工厂熟悉期,只要他有心、用心并坚持下去,一定能在工厂里脱颖而出,实现快速成长。
作为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工厂人员,一定要做到专而精、专而深、专而久,在一个垂直领域内深耕细作,把相关知识和技能研究透彻。毕竟这就是他的谋生之道,没什么可抱怨的。
至于待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回答者看来并没有太大区别。无论身处何处,都是依靠技术、能力和专业来立足。他的岗位与财务、行政、法务、后勤等岗位不同。
好企业和好岗位有很多,但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适应。所以,既然已经从国企离职,那就重新找一家企业好好干。既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找出原因,重新审视自己,查找缺点和不足,并下定决心改正,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做到专业、精细、务实。
回答者天涯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体制外工作3年,体制内工作21年,在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以及地级市机关都工作过。他擅长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深谙体制内工作心得体会,对人性、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职场关系、职场工作方法都有深入研究。他希望网友的点赞、关注、支持、转发能成为对他最大的鼓励。欢迎大家关注他 @天涯聊职场 ,他会带你畅游职场,帮助你解决工作困惑和职业困扰。
一位从国企离职后在私企发展不顺的网友的职场困境,他因能力未得到充分提升而多次遭遇工作危机,感到未来迷茫。回答者结合自身经历分析认为其能力和态度存在问题,并指出无论在何种企业都应专注专业提升,网友需重新审视自己,改正不足,脚踏实地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