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情况展开,介绍了截至3月底的登记成果、涉及的企业和机构、数据产品的类型,以及登记存证的意义和价值,还体现了上海服务辐射全国的作用。
记者今日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的数据产品登记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共有273个数据产品在上海完成登记,这些数据产品的来源十分广泛,涉及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新疆等17个省市的百余家企业和机构。这充分显示了上海在数据产品登记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众多企业和机构进行数据产品登记的首选之地。
在已登记的数据产品中,有130多个产品成功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这些挂牌产品的交易也十分活跃,交易额超过了1.4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有10余家企业凭借登记的数据产品获得了银行质押融资,贷款总额超过2亿元。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数据产品的商业价值,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自《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于去年12月8日正式施行以来,各类主体的申请热情高涨。众多知名单位纷纷参与其中,包括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电网等国字号机构下属单位,上海数据集团、大数据股份等大型数据公司,上海建工、百联集团等大型国企,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以及上海钢联、合合信息等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和机构申请登记的数据产品涉及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等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占比超过60%,生物医药产业占比达20%,这与上海的产业发展定位高度相符,反映出上海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那么,什么是“数据产品知识产权”呢?它指的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对其合法获取的数据资源,经过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后,形成的具有智力成果属性和商业价值的数据加工集合、数据加工产品、数据技术算法等数据产品所享有的权益。给数据产品登记存证就如同给房屋办理房产证一样,有了这个“产权证明”,数据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序地流通和交易,其商业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市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处处长徐上介绍,在上海登记的数据产品质量普遍较高。例如,中证指数的“沪深300指数”、淘宝的“生意参谋零售电商版”、上海数据集团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数据”、拉扎斯网络科技(饿了么)的“基于本地生活知识图谱的大模型训练语料”、抖音游戏的“观星台经营数据分析平台”、人形机器人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运动行为训练数据”等,这些都是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技术含量。
此外,上海的数据产品登记服务还辐射到了全国。国家文物局的“文保链”、北京天工(中国电影导演中心)的“影视后期制作大数据”、武汉理工大学的“全国出版图书数据”等70个来自外省市的数据产品也在上海完成了登记。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在数据产品登记领域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为全国的数据流通和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据资产登记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徐上表示,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够帮助企业和机构确认其数据主权,明确数据的归属和权益,为数据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登记,数据产品可以降低维权成本,当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能够更加便捷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数据产品还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展银行质押融资,实现数据的金融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的情况,包括登记成果、参与主体、产品类型、登记意义等方面。截至3月底,上海数据产品登记成绩斐然,吸引了多省市企业和机构参与,涵盖多个重要产业,且登记产品质量高。同时,上海的登记服务辐射全国,数据资产登记能确认主权、推动流通、降低维权成本并实现金融价值,对数据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