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第137届广交会,介绍了中山参展企业的情况,包括参展企业数量、展位数等,重点提及广交会首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以及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选情况和产品优势,还阐述了广交会对中山企业外贸发展的重要意义。
备受瞩目的第137届广交会即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盛大举行。记者特地从中山市商务局了解到,此次中山共有269家企业踊跃参展,展现出中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决心与活力。在展位方面,总展位数达到了905个,其中品牌展位数为321个,一般性展位为584个。与第136届广交会相比,新增了22家企业,总展位数也新增了34个,这一增长趋势充分显示了中山企业在广交会上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本次广交会中,家用电器、照明产品、五金等中山传统优势产业展区占据了超半数的展位,共有504个。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将通过广交会这个国际舞台,向全球客商全方位展示中山优质企业和丰富多样的产品。这不仅是对中山传统制造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进一步推动“中山智造”迈向更广阔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广交会进行了创新举措,首次增设了“服务机器人专区”。该专区的设立无疑为广交会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
“服务机器人专区”位于广交会展馆D区友谊大厅(珠江散步道A、D区人流密集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汇聚了全国46家领军企业,搭建了184个展位,集中展示了家政、教育、养老、救援等多个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其中,中山企业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成功突围,与杭州宇树科技、深圳大象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同台竞技,成为广东16家入围企业中唯一的中山代表。这不仅是中山联合光电的荣誉,更是中山科技企业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
这张图片展示的正是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机器人矩阵,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强大,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智能科技的无限魅力。
广交会首设服务机器人专区,背后有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远战略考量。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5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8%;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85.6亿元,同比增长32.8%。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正从“制造”向“智造”实现跃升。专区的设立不仅为产业链搭建了一个国际展示平台,让全球客商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果,更通过树立技术标杆,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加速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为了确保“服务机器人专区”的高质量和专业性,严格的评审标准为其含金量保驾护航。据悉,此次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的评审需要满足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品牌知名度高这三大维度。
具体而言,入选企业需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技术派”,这类企业往往在技术研发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优势;或者是拥有机器人、机器狗等高端产品的初创潜力股,它们代表着行业的新兴力量和创新方向;又或是全球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一评审标准既保障了展区的前沿性,例如允许暂无出口记录的创新企业参展,为行业预留了充足的成长空间;又强化了产业导向,推动技术攻关与市场转化实现双向奔赴,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中山联合光电的成功入选,正是凭借其在智能机器人产品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在本次广交会上,该公司将会展出具有就近召唤、实时监测进度等功能的智能物流机器人,以及具有人脸识别、AI智能语音等功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些产品已经在医院、博物馆、机场等场所实现了实际的落地应用,充分验证了其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新型显示领域,作为元宇宙(VR/AR)国内首批硬件制造商,中山联合光电拥有集零部件与整机组装的一体化能力,以及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相关硬件产品的核心技术,这使其在智能科技领域具备了更广泛的发展潜力。
中山市商务局表示,每年的广交会都是中山市企业抢订单、拓市场,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了充分发挥广交会的平台作用,在场馆内外的经贸对接上,中山市各部门、各镇街、各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强大合力。2025年计划举办超过40场贸易对接活动,广泛开展经贸对接、促消费、招商引资等商贸活动,形成场内、场外活动相呼应,招商引资与促消费共促进的良好局面,争取把客商、参展企业等流量转化为贸易订单量、消费增长量和招商储备项目,为中山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围绕第137届广交会,介绍了中山企业参展情况,传统优势产业展区占比超半将展示“中山智造”。特别关注到首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分析了其设立背景和意义,以及严格的评审标准。中山联合光电凭借创新表现入选并将展示优质产品。广交会对中山企业外贸发展意义重大,各部门合力开展多项活动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