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其文创销售额大幅增长,还介绍了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在文旅发展大会上分享的增强文物活化创新力的举措,包括实施“一馆一策”改革和举办文创大赛等内容。
在旅游市场中,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总是能吸引游客的目光。来自成都博物馆的“镇水神兽石犀盲盒”“成博蜀锦杯”等精品文创,就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全国游客的青睐。人们纷纷将这些文创产品作为旅行的纪念,或是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而令人惊叹的是,成都博物馆的文创销售额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从最初每年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7000余万元。那么,成都博物馆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3月31日,在成都市文旅发展大会这个重要的舞台上,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揭开了谜底,分享了成都博物馆增强文物活化创新力的宝贵经验。
(图为成都博物馆文创,图据成都博物馆)
任舸介绍,自2022年起,成都博物馆实施了“一馆一策”改革。这一改革举措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实现良性互动发展。通过改革,成都博物馆清晰地理清了产业与事业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博物馆将IP授权、文创产品研发、特色文化活动等文化增值服务进行打包,交由下属全资国有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同时,把这些相关业务所产生的收益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而这些收益的用途也十分明确,主要用于丰富公益文化服务、藏品征集以及人员绩效激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事业孵化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文化事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而产业的发展又为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金支持。
(图为成都博物馆文创,图据成都博物馆)
除了改革体制机制,成都博物馆还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创办了“这礼是成都”文创大赛。这一举措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千余家高校和文创企业的积极参与。众多优秀的创意和设计在这个大赛的平台上碰撞、融合,最终孵化出了“镇水神兽石犀盲盒”“成博蜀锦杯”等3200余款优质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蕴含着浓厚的成都文化特色,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正是这些优质的文创产品,推动了成都博物馆文创销售额的大幅增长,从改革前每年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7000余万元。同时,成都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方面的成效也得到了高度认可,获评全国“一级”。
本文详细介绍了成都博物馆文创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通过实施“一馆一策”改革,厘清产业事业关系,形成良性发展模式,以及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举办文创大赛,孵化出大量优质文创产品,成都博物馆在文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在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