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年轻人的多元副业现象,通过三位90后的创业故事,展现了当下青年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利用空闲时间创造财富、寻找新风口的积极姿态,探讨了副业经济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身上常常出现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身份组合。大公司财务人员可能同时是夜市甜品摊主,数据分析师也能成为飞盘活动组织者,在校大学生说不定还是公司小老板。这些身份的奇妙组合,正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的多元生活和追求财富增长的新方式。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如何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创造财富呢?如今,上海的一些年轻人正投身于“五花八门”的副业中。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金融投资领域寻找机会,还在新兴的行业和消费趋势里挖掘财富增长的潜力。这些年轻人既深知打工人的忙碌,又拥有一双能发现服务痛点和商机的“慧眼”。接下来,让我们沿着三位90后的“搞钱”之路,看看当下的青年创业者是如何奔赴一个又一个新的风口,试图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95后注册会计师摆摊卖提拉米苏开新店
“九五后注册会计师摆摊卖提拉米苏”,这是管祥在小红书账号上的自我简介。他能够在注册会计师和提拉米苏摊主这两种身份间自如切换。
工作日时,管祥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完毕后,从滴水湖开车前往临港奉贤产业园上班,他的主业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工作。在饭后午休的时间,他会忙里抽空发布每日摆摊公告,开启线上预订。下午5点下班,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开始制作提拉米苏,准备出摊所需的物品。晚上6点30分,他会准时出现在上海海洋大学门口,打开后备箱,摆好“叁号门提拉米苏”的灯箱,同时联系校内兼职的“跑腿”大学生取单,将提拉米苏送至各个宿舍楼下。晚上8点到9点收摊后,他还要回家清洗盘子、清点所需物料、进行复盘总结。往往零点躺下,不出3分钟,他就能沉沉睡去。
在临港创业的第150天,管祥越发庆幸自己当初做对了决定。当初他离开老家,跳槽到上海闯荡,只是想“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上扔一块石子”,没想到鼓足勇气开启生活的“盲盒”,竟抽到了“隐藏款”。他成为一名“摊主”,完全是一次误打误撞的经历。管祥跳槽到临港后,没有熟悉的朋友,下班后无聊,就四处闲逛。无意间,他发现大学共享区附近夜晚烟火气十足,各式摊位前人流量很大。他突发奇想,成为了一名“夜市观察家”,拍摄了一些短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流量一下子就爆了。他开始好奇摆摊是否赚钱,摊主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但性格腼腆的他,不知如何开启与摊主们的话题,于是想到亲手制作点心来换故事。
“混熟后,大伙很喜欢跟我聊天。他们是一群特别可爱的人,非常热情有能量。即便生活遇到不如意,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在与摊主们的交流中,管祥结识了一位2002年出生的小哥。这位小哥曾做过汽修、美容美发,开店亏了200多万元后,如今在临港摆摊卖蛋炒饭,生意十分红火。一次闲聊时,蛋炒饭小哥对管祥说:“你下班后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做的提拉米苏也很好吃,怎么不试试也出来摆摊呢?”这句话点醒了管祥,他决定试试水,便在小红书上发布了准备摆摊的公告。结果出乎意料,第一天就有30多位大学生早早赶到校门口排队等候,没用半小时,几大盘提拉米苏就被抢购一空,管祥忙得手忙脚乱,但他心里知道“这事儿能成”!
前来捧场的大学生中,有些是管祥在夜市闲聊时认识的;有些是露营社成员,曾因活动经费不足,管祥免费赞助过提拉米苏。管祥感慨地说:“无意中做出的善举,有一天,会反过来形成推动我前行的力量。”他在校门口摆摊,顾客几乎都是大学生。“和他们交流时,能感受到自由生长的生命力,鼓舞着我勇敢打破枷锁。过去在老家,只能按照既定轨道前行,有什么念头提出来,就会被反对的声音淹没。但在临港,我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管祥的副业收入已经远超主业。他在港城新天地开了一家甜品店,店员和配送员全是做兼职的大学生。每晚,他依旧会去校门口摆摊。有人过生日,有人失恋,有人生病……他都会免费赠送提拉米苏,并安慰道:“吃口甜的吧,生活总会好起来”。
大学生卖“娃衣”19岁就赚到“第一桶金”
1999年出生的朱睿姿,从没上过班,却在大二时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朱睿姿在东华大学读产品设计时做过各种兼职,比如画画约稿、钥匙扣设计等。由于常年混迹互联网,18岁时,她的微博粉丝数就已经破万。2018年,19岁的她接到一个网友的邀请,合伙设计“娃衣”。她负责出图,对方找线下工厂出产品,利润对半分。第一单就卖了几千套,“比以前一张张画图赚得多。”
彼时,“娃衣”在国内还是个冷门的新赛道。但朱睿姿跟合伙人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她们趁热打铁,线上招聘客服和仓储物流负责人,开了微店和淘宝店铺,在微博相关超话下发布信息引流。设计的第一批春夏“娃衣”上线后成为爆款,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在“娃圈”打开了知名度。朱睿姿说:“当时正好赶上了风口。”
棉花娃娃是一种最早流行于韩国饭圈的玩偶。韩国经纪公司将娱乐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制成有属性的10 – 20cm的棉花娃娃,实行限量贩售,深受粉丝欢迎。伴随粉丝经济爆发出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力,2018年,棉花娃娃在国内掀起不小的风潮,2021年呈现“破圈”趋势,棉花娃娃与“娃衣”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娃友们养一只娃娃买几套甚至几十、上百套衣服并不稀奇。且“娃衣”更新速度比棉花娃娃更快,不断出现新的造型图,刺激着粉丝玩家持续收集新的“娃衣”。学设计出身的朱睿姿,在审美上有优势,凭经验摸索出“养娃大户”们的心头好,可爱、清新的风格很受欢迎,一经推出就被市场买单。当同龄人在格子间里忙于生计,为职场披荆斩棘而一筹莫展时,朱睿姿已经凭本事吃饭,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
“我的物欲很低,赚到的钱都存起来了,不敢乱花。自由职业的好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很焦虑。”朱睿姿出生于江苏盐城,父母都是公务员,她看起来文静内敛,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会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家中无人经商,创业路上,朱睿姿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踩过不少坑。比如,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跟厂家谈价。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行开始“卷”低价,她突出差异性,持续输出好设计,严格抓品控,赢得资深玩家的喜爱。分享创业心得时,朱睿姿反复提及:“太想赚钱反而赚不到钱,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才更容易成功。”
90后斜杠青年精力充沛玩出“生意经”
如何搞副业?1991年出生的黄夏杰很有经验。沪漂多年,她在4A公司做过咨询、当过快消品牌产品经理,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她不仅在徐汇滨江摆摊卖首饰,还每周一次爬山徒步当领队。黄夏杰不断尝试、越挫越勇,最大的爱好就是努力“搞钱”,身兼数职地“搞钱”。
她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因为擅长给人提供情绪价值而广交好友。在“玩”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藏在年轻人小众爱好里的“大生意”。“宝子们!周五啦,快来前滩玩飞盘,一起释放压力吧……”继密室、剧本杀和露营之后,飞盘运动在年轻人之间悄然走红。好动的黄夏杰很快“入坑”,又成了飞盘俱乐部的主理人,每周五晚忙着组局摇人。她建了一个微信群,发布活动时间,大家就可以通过小程序链接报名参加,一般活动会分成新手训练营、提高营和对决赛。“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来玩,规则很简单也容易理解,很快就能上手。”一次比赛通常持续两个小时,运动结束后,黄夏杰都会仔细询问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给予鼓励。深夜到家,她也顾不上休息,连忙P图,把抓拍的单人照和大合照,发到朋友圈。
在黄夏杰看来,飞盘之所以能够成为年轻人在业余时间解压消遣的运动,主要是因为门槛低、强社交、无身体冲撞。对于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的上班族来说,打一场飞盘就能认识不少新朋友。“我是一个不喜欢停下来的人,虽然做副业没有挣很多钱,但不断尝试,才能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忙副业,高强度的节奏,黄夏杰甘之如饴。在她看来,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果,都要投入足量的精力和热情。“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副业。我明显感受到,如今年轻人学历更高,眼界更宽,姿态更务实,也不屑于读书人的拧巴。做小生意的‘小确幸’是一种捍卫自己生活的方式。主业也好,副业也罢,多多‘搞钱’,就是通往自由的台阶。”黄夏杰说。
记者手记
“没事早点睡,有空多‘搞钱’”,似乎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姿态。大家聚在一起,不爱聊八卦了,说起“副业”倒头头是道,越讲越起劲。在当今社会,没有几份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铁”的唯有自己赚钱的本事。在不确定的未来,副业就像是风险对冲。普通人用几千块钱成本,就能撬动起一门好生意,让人生多了副主动的牌权。
和父辈“搞钱”青睐打工、开厂不同,这一代年轻人更加着眼于从小处创业,通过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低成本低门槛的方式,去赚人生的“第一桶金”。这背后,是创业需求变了:大家不想没苦硬吃,更希望顺势而为,做点让自己开心的小生意。无意中把自己的一个特长做成了一门生意,实现“兴趣变现”。数字平台,也是副业经济兴起的有力推手,它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还通过算法匹配将小众需求汇聚成规模化市场,为年轻人提供了相对来说低成本试错的创业舞台。“不想无意义地内卷,而是希望有质量地活着。”爱“搞钱”的年轻人们,正努力追求一种最大可能掌握自由的平衡,实现经济自由的同时,过一种不被定义的人生。
本文通过讲述三位90后上海年轻人的副业创业故事,展现了当下青年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在新兴领域挖掘财富的现象。他们凭借自身特长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不同的赛道取得了成功。同时,文章也指出副业经济的兴起与年轻人创业需求的转变以及数字平台的推动有关,年轻人正通过副业追求经济自由和不被定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