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纪委多举措监督,守护国有资金资产安全

本文详细介绍了 2024 年以来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纪委的监督工作,包括开展“穿透式”监督、“靶向式”监督以及构建“大监督”格局等具体举措,旨在保障国有资金资产安全,推动集团工作落实落细。

自 2024 年起,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纪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纪委监委的坚强领导与悉心指导下,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开展“穿透式”监督工作。其核心目标在于切实打通国有金融企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推动集团党委各项工作安排能够精准落实、精细推进,为国有资金和资产的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前移监督关口,开展“穿透式”监督。集团纪委精准锚定重点项目和任务,从“管理层级”和“主营业务”这两个关键维度同时发力,将监督的力量深度延伸至业务一线。具体举措如下:其一,深化集团内部检查。精心整合集团纪检监察、党群(人力资源)、投资运营、风控合规、计划财务、审计等多方面的专业力量,聚焦集团有关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落实状况、主责主业的完成进度等核心内容,对重点权属企业集中开展了 2 轮次的现场检查。通过这一举措,有力推动了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二,深化联合办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集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强总部”建设,加强对集团纪检监察系统办案力量的统一管理和统筹调配。针对重点问题线索和案件,统筹各方工作力量组成调查组,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突破,有效加大了惩治的震慑力度。其三,深化落实派驻纪检监察监督员制度。顺利完成第 1 轮派驻监督工作后,继续精心选取 3 家重点权属企业作为新的派驻对象。围绕业务拓展、财务管理、薪酬绩效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切实将日常监督、廉洁教育等工作做深做细,持续营造浓厚的崇廉尚廉氛围。

瞄准行业痛点,强化“靶向式”监督。集团纪委充分认识到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具有隐蔽性、迷惑性的特点,结合金融行业的独特属性和集团的具体工作实际,精准发力开展靶向监督,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一是深化专项监督。积极开展集团“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以及有关专项治理工作,一体推进问题查找、线索处置、制度建设和整改提升等各项工作。通过努力,推动集团层面完善制度 90 余项。同时,开展集团干部职工违规投资兼职情况专项监督,集中排查 170 余人次,督促干部职工严格遵守纪法规定。此外,开展违规挂证取酬专项监督,组织集团 600 余名非市管干部职工集中进行自查,让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监督时刻存在、震慑时刻常在。二是强化“八小时外”监督。开展集团干部职工“八小时外”廉洁自律情况察访工作,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聚焦重点时段、关键岗位,运用电话、微信定位等多种方式对 200 余人次进行察访,引导干部职工时刻绷紧自律之弦。三是做实监督检查“后半篇文章”。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精准找准制度的漏洞,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 3 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推动实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聚焦集团主营业务,构建“大监督”格局。集团纪委持续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监督工作融入企业治理和主营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维护国有资金资产的安全。一是加强反腐败协调。充分发挥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的积极作用,加强集团纪检监察机构与集团各部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构建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反腐败工作格局。制定集团《关于向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移送问题线索的管理办法》,推动集团内部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二是持续强化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深化落实集团各级纪委负责人列席董事会、总办会等生产经营重要会议的工作机制,对重要问题的现场研究决策程序和过程进行认真监督,确保决策程序符合规定,推动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能够落地生根。三是着力强化纪检监察与审计、风控监督力量的贯通融合。推进力量整合,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充分发挥审计、风控监督的专业优势,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推进程序契合,优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风控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流程,通过调阅审计报告、加强业务交流等方式,着力提高对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治理能力。

2024 年以来,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纪委通过开展“穿透式”监督、“靶向式”监督以及构建“大监督”格局等一系列举措,多管齐下保障了国有资金资产安全,推动了集团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监督过程中,注重从多方面发力,不仅前移监督关口,还瞄准行业痛点精准施策,同时将监督融入主营业务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纪委多举措监督,守护国有资金资产安全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