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响应缅甸中部强震灾情,启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应急机制,118名队员携带相关装备和物资乘坐运-20飞机飞赴缅甸内比都并将赶赴灾区救援。还介绍了出征队伍情况以及中国国际救援队过往救援经历和此次行动的意义。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依据中央的统一安排,北京时间3月30日,当得知缅甸中部发生强震的消息后,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做出响应。第一时间启动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应急机制,一场跨国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此次救援行动可谓是精心筹备、迅速行动。118名专业救援队员,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地震专家,能准确分析震区地质情况;有技术精湛的结构工程师,可评估建筑物受损状况;还有英勇无畏的搜救队员、医术高超的医疗队员以及训练有素的搜救犬分队。队员们携带了6条搜救犬、2台救援车,以及多达634件套的救援装备和物资,还有充足的医疗物资。于30日19时38分,他们从北京出发,乘坐2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踏上了前往缅甸内比都的征程。到达内比都后,他们将马不停蹄地赶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这支出征的队伍装备精良,配备了生命探测仪,能够在废墟中精准探测生命迹象;破拆设备可高效地移除障碍物;野战医院系统能为伤员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凭借这些先进的装备,他们具备独立开展震区两个方向72小时高强度救援行动的能力,为震区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国际救援舞台上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足迹。他们曾参与印尼海啸、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地震等20余次国际救援任务,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认证资质。此次对缅甸强震的救援行动,再次彰显了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本文介绍了北京时间3月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响应缅甸中部强震灾情,派遣118名队员携带物资前往救援,说明了队伍装备及能力,还提及救援队过往救援经历,凸显了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