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春耕忙,建湖“新农人”开启农业新征程,建湖“新农人”:用智慧与创新耕耘春耕希望

本文聚焦江苏建湖县的“新农人”群体,在春耕时节,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探寻这些“新农人”的创业故事和他们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通过介绍多位“新农人”的具体事迹,展现了他们引进新型设备、革新市场理念、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努力,以及他们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江苏“新农人”联农带农创业富民案例选编》,盐城有14人入选,数量在全省独占鳌头。其中,建湖县更是表现出色,有4人入选,人数位居全市首位。在这充满希望的春耕时节,建湖的“新农人”们究竟在忙碌着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走进田间地头去一探究竟。

在建湖县钟庄街道的麦田里,江苏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菲正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施肥。“前几天刚下过雨,土壤湿润,肥料撒下去很快就能化开。”袁菲一边操作一边介绍道。随着一阵嗡嗡声响起,细密的尿素均匀地撒在了麦苗叶片上。她还说,人工给1亩地施肥大约需要1个小时,而使用无人机仅需30秒。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先进设备,袁菲专门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公司里还有4个专业的农机手。

这位年轻的“00后”袁菲,有着自己的创业初心。她的父母承包了1.6万亩土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操作新式农机变得越发困难。于是,在2022年,袁菲毅然回到家乡,接过了这份重任。在她的带领下,公司积极引进智慧化新设备,打造了500亩的“无人化农场”。在这片如同“试验田”的农场上,智慧大屏实时显示着土壤、水分等关键数据,小型气象站、灌溉管道、虫情监测器等设备一应俱全。“去年夏天虽然遭遇了高温天气,但我们的水稻亩产依然达到了800多公斤,小麦每亩收获600多公斤,两者相加近1.5吨,远远超过了‘吨粮田’的目标。”袁菲自豪地说。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每年服务农田达3万亩,助力500余户农民实现了增收。

像袁菲这样的新面孔还有很多。朱冠宇,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跟随父亲投身农业,如今担任江苏大地禾米业集团总经理。在公司的分工中,父亲主要负责种植和加工环节,而朱冠宇则专注于包装和销售。“要想吸引更多消费者,就必须打造有特色的稻米品牌。”朱冠宇有着清晰的市场理念。公司团队围绕“农夫百姓”品牌,精心设计了精致的小包装米,并精准定位25岁至35岁的城市白领群体,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的全覆盖。“在2024年,公司大米的销售额超过了1.3亿元,新推出的小包装米一个月就能卖出8万袋左右。”朱冠宇对公司的销售业绩十分满意。

在建湖,引进新型设备、革新市场理念的干事创业故事不断涌现,全县的“新农人”队伍也在持续壮大。这些“新农人”们从田间走来,带着更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更强大的团队力量,又重新回到田间,为一线农业生产提供着有力的服务。

3月24日,在建湖颜单镇的田间,绿色的麦苗生机勃勃,长势十分喜人。只见四四方方的无人机在遥控器的轻轻操控下,轻松跃上低空,进行施肥打药作业,为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第一仗”立下了汗马功劳。

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扬键介绍说,他所推行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直接服务农田达到3万亩,带动了周边60户农业规模主体,辐射农田面积达7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后顾之忧。“去年,我们自营田块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52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为760公斤。”徐扬键对公司的种植成果感到欣慰。

在销售方面,徐扬键还有着独特的创新举措。他借鉴老供销社粮票的方式,设立了“粮食银行”。他解释道,如果农户想要售粮,公司会立即以每斤高于市场价3 – 5分钱的价格将钱打到农户账户上;如果农户暂不出售,公司则会给农户开具“粮票”。

除了在种植和销售方面的自主创新,社会化服务也在不断升级。“在城市,人们打车会选择滴滴出行;在农村,种地打药就可以找蜻蜓农服。”江苏克胜集团总经理吴伟笑着说。该企业除了为正清米业提供服务外,还同时服务建湖乃至周边20多万亩田地,并承担了建湖小麦减肥增效“三新”技术集成(无人机喷洒叶面)项目3万亩。

粮食要实现高产丰收,经济作物同样要追求高品质上市。走进建湖县建阳葡萄种植大户刘以勇的葡萄园,眼前藤蔓上的枝条已经冒出了绿芽。“阳光玫瑰葡萄是我们的主打品种,主要销往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刘以勇介绍说,“我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追求产量的阶段,而是更加注重品质,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如今,他的葡萄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种植、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亩均产量高达3500斤左右,每亩实现产值4万至6万元。这不仅解决了40人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群新型葡萄种植户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注重自我提升,更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说道。她成立的军曼职业培训学校,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等形式,为青年人才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及电商培训,带动了周边2000多农户从事电商、种养、加工、手工艺品等工作,促进增收2000多万元。

如今,建湖县已经培育了154名“新农人”,他们领办创办企业、合作社,带动了4000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张立冬建议:“未来既要通过发展壮大‘新农人’队伍,为落实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也要加快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让‘新农人’的发展更好地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本文通过讲述建湖多位“新农人”在春耕时节的创业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这些“新农人”凭借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引进新型设备,革新市场理念,不仅实现了自身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就业。建湖县“新农人”队伍的壮大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促进“新农人”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深度融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春耕忙,建湖“新农人”开启农业新征程,建湖“新农人”:用智慧与创新耕耘春耕希望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