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豪书院2021级本科生陈逸怀揣造车梦想,在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学习期间,凭借自身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成功直博至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分享了他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
“当初我报考同济大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了造车。如今,我投身于智慧驾驶决策的研究领域,而到了今年9月,我就要开启在学术殿堂继续深造的读博之旅啦!”说这话的,是来自国豪书院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的2021级本科生陈逸。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才华,成功直博至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未来将从事“人工智能 ”的交叉研究。
陈逸在学业上的表现堪称卓越。他连续5个学期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还蝉联了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不仅如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他也是屡获佳绩,斩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个人一等奖、国际奥林匹克互联网学科竞赛“理论力学”竞赛个人二等奖。而且,他还达到了中国马拉松大众精英标准,是个名副其实的“全能型选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奔跑”男孩的汽车梦世界。
“我一直对汽车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渴望能够亲手设计汽车!”2021年,怀揣着这份炽热的造车梦想,陈逸踏入了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的大门。他希望通过深入学习更基础的力学知识,为未来从事汽车研发工作赋予更多的可能性。
陈逸介绍说,“强基班会注重强化基础课程。”与普通力学专业有所不同,强基班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比如会学习数学分析这门课程。“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不能仅仅把数学当作解决力学问题的工具,更要去深入探究底层的数学逻辑,以此来探索力学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基础性的课程设置,为陈逸的未来发展塑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有一门上了三年的课——《科研实践》。”陈逸说道。强基班十分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大一开始,老师就会向同学们讲述学科前沿理论,教授文献搜索、阅读、分析等科研技能,还会组织模拟学科竞赛,让大家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到了大二,便开始进行本研贯通的衔接,让学生们进入研究团队,和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一起做课题。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陈逸感觉自己“渐渐具备了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动机技术已经到达瓶颈,未来汽车行业的新方向,一定是在新能源或者智能化领域。”在面临未来研究方向的抉择时,得益于国豪书院的学业导师制度,陈逸通过邮件成功联系上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的洪奕光教授,并邀请洪教授担任自己的学业导师。
“洪老师平常在张江,我们基本上都是约午饭时间沟通。”陈逸说,洪老师并没有要求他跟随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是会根据他的想法,很耐心地给予科研规划建议。在一个多月的频繁面谈中,陈逸最终确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多智能体系统控制。
陈逸用专注、坚持、目标这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的本科生活。“每学期要学习10几门不同方向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转变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学院的朋辈导师,陈逸在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之外,也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专注度,并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相对重要的学习当中。正是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成就了他后来的优异成绩。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对他影响深远。陈逸说:“跑步是我在大学里收获的最好的一件事!”从最初的中距离跑步到挑战马拉松,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经历一次次“撞墙”之后,越跑越远,越跑越快。在未来的人生赛道上,他会带着这种成就感和执行力,在学业和工作中越跑越稳,越跑越快,离自己的“汽车梦”也会越来越近。
同济大学2021级本科生陈逸怀揣造车梦想,在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学习期间,凭借优异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成功直博。他分享了强基班在基础课程和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同时,他强调专注学习和跑步带来的成就感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展现了他为实现汽车梦不断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