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与灵光——李清照传》新书分享会的情况,讲述了作者周文翰创作该书的缘起、面临的困难以及写作策略,同时也提及了书评人绿茶对该书和李清照的评价,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文学地位和追求。
3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在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城墙上的阡陌书店·归来书院举办。此次分享会的主角是《尘埃与灵光——李清照传》,本书作者周文翰与知名书评人绿茶齐聚清照故里,共同开启了一场“追寻李清照的乌托邦”之旅。
(中为周文翰,左为绿茶)
说起这本书的创作起源,周文翰有着一段特别的经历。他此前已经为文徵明、赵孟頫、苏东坡、白居易、王羲之等多位历史人物撰写过传记。几年前,在与中信出版的编辑曹雪萍女士闲聊时,对方提出为何不写一位女性人物的传记。周文翰当时稍加思索便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要为明清之前的古代女性撰写严肃且详细的传记,恐怕只有武则天一人具备足够的条件。因为唐代的史书、笔记小说等各类著作对武则天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能够依据这些资料创作出史实相对准确、颗粒度较细的传记。而像李清照这样在今人眼中无比熟悉的人物,她留下的诗词文章加起来还不到百篇,宋人对她的记述也只是一鳞半爪。我们甚至连李清照的高矮胖瘦、去世年份都无法确定,也不清楚她晚年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谁相伴。尽管她有一位弟弟,但史书中对这位弟弟的记载也寥寥无几,我们不知道他何时离世,有几个妻儿。可以说,李清照就像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人。市面上大量的李清照传记,绝大多数都是按照今人的浪漫想象虚构对话和场景的传记小说,只有两三位学者写过相对严谨的评传,且大多文字是对诗词的分析,对她人生行迹的描述并不多。
到了2023年年底,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孙元元女士也向周文翰建议,不妨写写李清照,即便篇幅短一些也无妨。先后有两位女性编辑对李清照的人生表现出浓厚的好奇与关注,这让周文翰再次陷入思考。他开始琢磨,或许真的应该为李清照写点什么?又或者,这是一次挑战传记写作新难度的机会,同时也是对男作者创作女性历史人物传记的一次挑战?
对于李清照,书评人绿茶评价道:“在古代,女性是被制度性遮蔽的,而李清照在文学圈里长大,并且有一部分诗词流传后世,可以说是罕见地展现出了文学自觉的女性。”尽管与李清照相关的史料极为有限,但周文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李清照。
周文翰进一步解释说,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女性作家极为稀少。作为女子,她无法像男子那样外出游学、参加科考,也无法在朝堂和士林中建功立业、树立德行、留下言论,只能在室内、庭院、街巷等有限的空间活动,因此很少有人记录她的行迹。这就导致当代的作家、学者在撰写李清照传记时,要么写成虚构的传记小说,要么写成侧重评析诗文的评传。
尽管原始资料匮乏,但周文翰为李清照写传记的决心坚定不移。他试图以史实为基础,追溯李清照作为个人和作家的成长历程,而不纠结于具体诗词的典故和词句。这意味着他必须直面两个严峻的限制条件:一是李清照传世诗文极少,二是同时代人对她的记述极少。周文翰感慨地说:“这与我之前写的《孤星之旅:苏东坡传》的主角形成了鲜明对比。和李清照直接相关的史料,一天就能看完,而有关苏东坡的史料,几个月都看不完。”坡公是当时的第一名士,他的诗、词、文、信札几乎全部流传下来,他自己也爱在诗词、小序中回味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时代人还记录了许多他的言论和故事。如今,我们甚至能够还原他在某年某月某日中午与谁聊天、晚上与谁饮酒、发了什么牢骚、讲了什么笑话。而对于李清照传记的写作,完全没有这种史料上的“幸福感”。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周文翰采用了独特的写作策略。他跟着李清照的脚步,通过她的眼睛、耳朵去感受周边的人物、景观和信息,描述她可能看到、听到和读到的内容,弄清楚她的榜样是谁、对手是谁,在相互映射的关系网络中塑造李清照的形象。可以说,他是以“切片重组”的方式“捕捉”那个若隐若现的影子,让“李清照之重影”得以显现。读者可以从书中诸多的“重影”中辨认出自己认可的影子,用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想象重新描绘属于自己的那个“可能的李清照”。
绿茶分享道:“我之前曾画过一幅南宋文人聚会的想象画作,然后把李清照的画像挂在了墙上。”他想用这种方式体现李清照对后世的影响。实际上,后来的文学评论家不仅将李清照视为女子中的魁首,还认为她的作品可与“古之作者”,即古代大作家相提并论。他们已经注意到,李清照的创作主题超出了一般女诗人、女词人的书写范畴,她的才思和文字可以与杰出的男性文士相媲美。
周文翰认为:“李清照的乌托邦,我想就是她对于苏轼、黄庭坚这些前辈文人的仰慕和追逐。”李清照是一位在世时就有意与当时最优秀的男性文士较劲的女学士。她具有“雌雄同体”的意识,在文学上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超越了宋代一般女子的自我意识局限。这一特点很快就被当时和后世的文人所关注。最终,在现代,她被追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可与苏轼、黄庭坚比肩的伟大人物,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乌托邦。
本文围绕《尘埃与灵光——李清照传》新书分享会展开,介绍了作者周文翰创作该书的缘由、面临的困难及写作方法,同时通过书评人绿茶的评价和相关文学评论,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文学地位和超越时代的追求。周文翰克服史料稀缺的困难,以独特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李清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