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陕西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筑牢平安与法治防线,小小检察建议,撬动陕西社会大治理

本文围绕陕西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助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展开,介绍了在电梯安全、幼儿园社保、基层证明乱象、养老骗保等多方面的检察建议实践及成效,还阐述了陕西各级对检察建议工作的重视和相关举措,以及提升检察建议“含金量”的方法。

近日,在陕西省富县的一个小区里,业主王大爷轻轻拍着崭新的电梯控制面板,脸上洋溢着爽朗的笑容。他开心地说道:“您听,电梯安静了,维保师傅每周都来‘体检’,咱上下楼心里踏实。”

从最初的排查线索,到制发检察建议,再到提出整改意见、跟进安装进度,电梯安全问题紧紧牵动着群众感知社会治理效能的“末梢神经”。这仅仅是陕西检察机关延伸检察职能,以检察建议助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陕西检察机关积极作为,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632份。其中,792份检察建议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推动建立长效机制409项。而且,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到期回复率、采纳率均达到了100%,充分彰显了检察建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有力推进检察建议“落地有声”

“三险全缴,教师安心。”今年3月8日,安康高新现代幼儿园园长林美姿挥动着社保缴费单,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安康高新现代幼儿园是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有50余人,其中超九成是女性。过去,由于运营成本高、教师流动性大等原因,该幼儿园长期未给女教师缴纳社保。

转机出现在一份检察建议之后。安康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全市209家民办幼儿园的4341名女教职工存在社保“空白区”。随即,检察院联动人社、教育等部门开展“护薪行动”。推动有关部门对全市209家民办幼儿园4341名女教职工的参保登记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人社、税务、教育等部门协同开展参保扩面行动,还将参保情况纳入民办幼儿园年度分类定级评估体系。

像这样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从检察机关监督办案入手、促进一方治理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聚焦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检察建议助推相关部门尽主责、补缺位,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合力,已成为广泛的共识。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工作。2022年4月,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平安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办理工作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13条措施,还3次召开全省检察建议工作推进会,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司法保障”的检察建议社会化办理工作格局。2023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全省各级行政机关承办的检察建议按期办复率须达到100%。

2023年3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对抓好检察建议办理工作作出规定,要求各地将检察建议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考评体系,作为平安建设督导和法治督查事项”。2024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与省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衔接办法》,明确“省检察院制发的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检察建议,应当抄送省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省检察院提请,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均将检察建议办理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考评范围,作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督查事项,有力推进检察建议“落地有声”。全省各级检察机关与法院、公安、交通、住建、民政、应急管理、金融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建立完善加强行业监管的制度机制110多项,有效凝聚协同共治合力。

着力提升检察建议“含金量”

在解决了检察建议刚性落实的难题后,陕西省检察院在实践中又有了新的思考:检察建议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于提升检察建议的“含金量”。

“现在哪些证明能开、哪些不能开,墙上清单写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怕‘背锅’了。”近日,商洛市商州区东店子社区党委书记刘勇指着新挂的《负面清单》,向《法治日报》记者说道。此前,该社区常被要求开具房屋质量、人员失踪等违规证明,而检察建议的介入让“小证明”不再“糊涂开”。

2023年,商洛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某医保诈骗案时发现,某村委会未经核实就为虚假伤情证明盖章,导致医保基金流失。第五检察部副主任任品婷带队调查,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全市7个县区普遍存在违规开具“意外伤害证明”“人员失踪证明”的问题,调研还发现基层存在用章混乱的情况。

“基层证明乱象必须源头治理。”2024年3月,商洛市检察院召开市县联动听证会,邀请纪委监委、民政等部门共商对策,并向有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对基层自治组织随意出具证明文件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有关主管部门随即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明确证明事项清单、统一证明模板、规范用章流程,建立“用章三级审批 登记留痕”制度。

整改还撬动了更大范围的治理。针对发现的惠民补贴违规领取问题,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专班开展清查,检察机关跟进监督,成功追回违规领取的惠民补贴482.3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检察建议更具“含金量”和刚性,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坚持对检察建议制发和落实情况进行双月分析、季度通报、半年研判,及时发现问题,跟进指导;邀请有关部门、基层单位和专家学者参与评选优秀检察建议和检察建议优秀办理件,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到“办复”转变。

陕西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陕西检察机关将检察建议作为助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紧贴监督办案,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协同配合,不断提高检察建议制发质量,借助外力,推动做实抓前端、治未病。”

推动检察建议护平安促治理

当商洛的检察官为“糊涂章”奔走忙碌时,数百公里之外的蒲城县,一场针对“养老钱”的保卫战已悄然打响。

“这些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绝不能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2023年12月,蒲城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邱某、冯某诈骗案时,发现某人力资源公司通过伪造劳动关系材料,为469人违规补缴养老保险,导致国家损失656万元。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跨省作案的“骗保链条”浮出水面:邱某团伙以“代缴养老”为噱头,将虚假用工证明转移至湖南、江西等地补建账户,再转回陕西申领养老金。

2024年5月,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向市级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提出“深化专项整治、严管中介机构、压实监管责任、强化法治宣传”4项建议,并附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支持。

检察建议迅速转化为实际的落实行动。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严查125家人力机构、清理68名虚假参保者,同步优化了审核流程,筑牢社保“防火墙”。

蒲城县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说:“现在每月都要交叉检查台账,风险点一目了然。”

当幼儿园教师在社保卡上看到足额缴纳记录时,当村民不再为开具证明东奔西跑时,当老人每月按时收到养老金时,这些微观改变正在汇聚成护平安、促治理的磅礴力量。

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表示:“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既是法律监督‘利器’,也是社会治理‘良方’。陕西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实行案件化管理,着力提升检察建议质量,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协同配合,同题共答,合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本文详细介绍了陕西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助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多方面实践。通过在电梯安全、幼儿园社保、基层证明乱象、养老骗保等领域的有效作为,展现了检察建议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陕西各级对检察建议工作的重视和相关举措,以及提升检察建议“含金量”的方法,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奠定了坚实基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陕西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筑牢平安与法治防线,小小检察建议,撬动陕西社会大治理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