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财政局印发的《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计划在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和目标。
近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携手成都市财政局,重磅印发了《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犹如一场及时雨,对城市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作出了全面且细致的具体安排,旨在推动成都城市建设迈向新的高度,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其更新改造至关重要。《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将大力推进成华区、锦江区、新都区等片区的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计划实施的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总长度不少于1070公里。同时,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天府新区、簇桥片区等的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也将同步推进,改造总长度不少于75公里。这些改造工程将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用气需求。
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
为了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成华区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成都国际铁路港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更新等项目。到2026年,要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6.1%的目标,并且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不低于90%。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减少污水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打造更加清洁、美丽的城市。
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
如何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到2026年末,确保重点监测区域实现100%覆盖;建立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到2025年末,实现城市易涝点动态消除比例达到100%;推进排水防涝设施提标改造,计划实施蜀都大道东风路雨水管网改造、高新区排水管网更新改造等6个项目。另一方面,要提升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不少于22座三环路既有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及安全设施;更新改造公共汽车BRT站厅、公交站点、公交场站设施,包括不少于600个智慧公交站牌、65个智慧候车亭、47处场站等;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到2026年,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5000个;提升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计划打造“金角银边”点位600处、口袋公园50处。这些措施将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老旧片区更新改造
聚焦建立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行动计划》提出开展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工作。实施望江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完成改造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老旧片区不少于8个、改造面积不少于1.29平方公里。同时,在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将在社区内增设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功能。实施何家社区综合体、西南交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不少于48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补齐“一老一小”等设施短板、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建设期内,实施桂东社区老旧院落成片改造项目、燃灯社区改建更新工程等,完成不少于23个社区的改造项目。这些改造工程将改善老旧片区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围绕《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城市地下管网、污水管网、市政基础设施以及老旧片区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成都未来三年城市更新的具体安排和目标。该计划涵盖范围广泛,旨在全面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成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