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职场人际困境到自我接纳,我经历了什么?

作者在2024年换工作后遭遇人际关系困扰,通过心理学研究理解自身压力来源,又从心理学书籍中找到应对方法,最终获得成长感悟的故事。

当我们回首2024年,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不同的感慨。而于我而言,这一年最大的困扰竟来自“人际关系”。一直以来,我工作勤奋努力,性格也较为内敛。原本以为换工作最大的挑战会是快速熟悉新业务,可真正经历了才明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才是最让我头疼的事。

初到新公司的前三个月,每一次主动向同事介绍自己,每一回在吃饭时尝试参与他们的话题,都如同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让我压力倍增。曾经那些自认为长在身上的人际交往技能,仿佛突然失灵了。我明明身处人群之中,却感到无比孤单。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工作状态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效率大不如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心理学中关于“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为我解开了疑惑。像托马斯·霍姆斯和理查德·拉赫的压力生活事件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还有理查德·拉扎勒斯和苏珊·福尔克曼的压力与应对理论,都与我的经历息息相关。当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又觉得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可能超出了我自身资源所能应对的范围时,心理压力水平便急剧提升,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也随之而来。

确实,全新的企业文化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都和我第一份工作有着天壤之别。我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还得付出额外的精力去适应这些差异。所以,产生压力感和焦虑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当我明白这种情绪是合理的之后,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也更容易接纳压力本身了。

接纳了自己之后,我便开始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经过多轮自我调适,我发现“改变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有效的途径。而心理学书籍《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专栏作家和媒体人。书中融合了大量求助者的来信案例,作者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心理学流派,而是将各种理论融会贯通。并且,书中的语言平实易懂,让人一读就懂,是一本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读的好书。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案例都和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人际关系困扰十分相似。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就是:要学着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勇敢地表达真实的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而不是一味地关注他人的“问题”。

我曾经一直困惑,同事之间是不是必须有相似的背景或爱好才能交流?同事之间是不是必须像朋友一样100%真诚对待彼此?我总是纠结于“为何新公司的同事和我以前的同事那么不同”,试图通过理解别人来找到让自己安心的方法。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寻找关于他人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是否足够开放,愿意去看到一个人不同的侧面;重要的是我是否足够专注于每一次对话,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陷入对他人行为模式的困惑以及对自我的审查中,比如“为什么TA要这样说话”“我说什么TA们会感兴趣”等,从而扭曲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以往我总是试图去适应他人,可这样最多只能让我“勉强融入”。而当我意识到“我虽然和大部分同事不太一样,但这样的我也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被接纳、被看见”的时候,真正的归属感才悄然到来。

回头看看这段经历,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它让我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许,我们就是需要在这些波折中,才能慢慢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本文作者分享了2024年换工作后遭遇人际关系困扰的经历,借助心理学研究理解压力来源,又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找到应对之法,最终实现自我接纳与成长,强调了在波折中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职场人际困境到自我接纳,我经历了什么?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