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中信金融资产:主业重塑显成效,资本市场反馈积极

本文详细报道了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业绩报告,展示了其在收入、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上的超预期表现,阐述了主业转型成果、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分析了AMC行业机遇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

智通财经APP消息,在3月29日这一天,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金融资产”或者“公司”,股票代码02799)于港交所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份精彩的答卷,为我们呈现了中信金融资产过去一年的辉煌成就。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金融资产全年收入总额高达1127.6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60%。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96.18亿元,是上一年的5.4倍。年末的资产总额为9843.29亿元,较上一年年末增加了162.25亿元。平均股权回报率更是跃升了14.8个百分点,达到了18.4%,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信金融资产在过去一年的强劲发展态势。财报还显示,在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始终坚持执行更为审慎的财务原则,不断夯实财务基础,这也为后期的利润增长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这份超预期表现的财报,瞬间在市场上引发了高度关注。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持续经营活动收入增长了53.5%,净利润实现了倍数级的跃升,各项核心财务指标远远超出了资本市场的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在2023年和2024年这连续两年里,公司均实现了盈利,其中2024年的盈利规模更是突破了近六年的峰值。这一显著成就标志着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实现了结构性优化,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加速前进。

2024年1月,中信金融资产以全新的品牌形象闪亮登场资本市场。经过全面转型升级,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资产负债表修复与业务动能转换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凭借着崭新的品牌形象和革新的运营体系,中信金融资产正重新拾起行业领军者的姿态,市场也对其开启新一轮价值重估周期充满了期待。

主业涅槃重塑行业标杆 三年瘦身化险交出靓丽答卷

在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战略目标。公司着重提升主业发展能力,加快主业转型的步伐,优化资产布局,全力改善资产质量。

最新财报为我们揭开了公司战略实施的成果。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顺利完成了华融金租公司60%的股权转让。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为母公司补充了90亿元的核心资本,还实现了近120亿元的现金回收。至此,公司全面剥离了金融服务业务,形成了不良资产经营分部与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双驱动的精干架构。2024年度的营业利润均来自这两个分部,充分彰显了主业强劲的盈利能力。相较于多元利润的拼图模式,中信金融资产业绩的突围更加凸显了其战略优势和主业经营的成色。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无疑是中信金融资产的核心业务,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根据业绩报告,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收入达到了906.71亿元,占据公司收入的84.4%。不良资产分部资产为8331.85亿元,占总资产的86.7%。不良资产分部收入和资产占比均超过了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主业的核心优势在持续巩固。

具体来看,到2024年末,中信金融资产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为1800亿元,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保持着行业前列的位置。全年共处置不良资产包320亿元。此外,在2024年,公司的股权业务经营情况良好,积极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和市场竞争优势。

中信金融资产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在资产投放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资产布局和业务结构得到了持续改善。其中,金融类不良债权收购成本占比提升至77.1%,新收购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资产规模占比约70%。市场化债转股及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收入更是增加了103.7%。

在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进一步夯实了资产质量,风险抵御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全年不良资产余额较年初下降了30%,拨备覆盖率提升了一倍,达到了226%。新增授信2100多亿元,存量融资成本持续降低,获得了市场的长期认可。

服务国家战略 实现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

在实现自身主业发展的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肩负着国家政策性任务,在防范化解风险、发挥逆周期工具、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信金融资产积极践行自身的功能定位,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为金融“五篇大文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举措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声誉和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中信金融资产坚决贯彻国家房地产纾困政策导向,深入服务“保民生”“保交楼”工作。截至2025年2月底,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行动,保证了6.60万套商品房的按期交付;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2.17亿元的问题;带动货值约2241.81亿元的项目实现了复工复产。其中,实施的“董家渡”纾困化险协同项目,更是取得了“三开三罄”的优异成绩,总成交金额约215亿元,成为了中信产融协同化险的标杆项目,得到了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上级单位的高度认可。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中信金融资产联合中信信托、中信建投证券等兄弟公司,实施了南方石化破产重整项目,帮助出海投资的大型民营能源企业化解风险、摆脱困境,并获得了项目所在国家刚果(布)驻华大使发来的感谢信,成为了中信集团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经典案例。

AMC迎历史机遇 发挥主力军优势再上新台阶

在经济稳增长面临持续加大压力的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仍然较为突出。同时,信托风险继续暴露,个贷不良市场供给充足,这为AMC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3.3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0%,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8万亿元。

监管政策也在积极引导AMC扩容。2024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有序拓宽了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范围,明确细化了可收购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标准,有利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专注于不良资产主业,提高收购、管理、处置的专业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助力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AMC行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信金融资产拥有牢固的基础和清晰的战略。在当前不良资产行业供给扩容、政策涌现、行业转型变革的历史机遇期,有望继续乘势而上,实现盈利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资本市场反馈积极 长期价值中枢逐步上移

在新品牌的加持下,资本市场对中信金融资产给出了积极的反馈。在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出现了“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交投十分活跃,连续10个交易日成交量超过亿股,股价累计上涨了62.5%。

得益于良好的流动性表现,在2025年3月10日,中信金融资产成功入选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金融业指数、恒生大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恒生增幅指数、恒生港股通金融业指数7项指数,并成为了港股通标的。

入选恒生综合指数有利于多样化基金的布局,而加入“港股通”则意味着允许南下资金买入,能够吸纳更多类型的资金。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2024年,南下资金日均成交额占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日均成交额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0%。

近期,中信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其作为金融行业领军企业的强劲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业绩的显著增长、对未来的积极展望以及有利的市场环境因素,都为公司股价的稳定和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未来前景向好的格局下,中信金融资产的长期价值中枢将逐步上移,投资者可以积极关注。

本文围绕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度业绩报告展开,展示了其在财务表现、主业转型、服务国家战略、行业机遇把握以及资本市场反馈等多方面的突出成果。公司不仅实现了自身业绩的显著增长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还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行业机遇的来临和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中信金融资产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发展,长期价值中枢也将逐步上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中信金融资产:主业重塑显成效,资本市场反馈积极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