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两千余亩生态茶园迎来采摘季,茶农们忙碌采摘,茶青经过传统工序制成香茗。介绍了茶园的产量、销售情况和产值预期,还阐述了茶园的地理优势、产业链建设,以及当地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决心。
福建永定,在3月28日这个充满生机的日子里,大地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最绚丽的色彩。此时,春的气息染绿了千山万壑,那浓郁的茶香更是如同缥缈的云雾,在山间肆意弥漫。清明的脚步悄然临近,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那两千余亩宛如绿色宝藏的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指尖上的丰收”盛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晨露,百余名茶农便已经踏上了茶园的土地。他们如同勤劳的蜜蜂,穿梭在茶树之间,双手在嫩绿的茶芽上轻盈舞动。不一会儿,竹篓里便装满了翠生生的茶芽,那翻涌的翠芽仿佛是春日里跳动的音符,让整个山间都跃动着一幅生机勃勃的“增收图景”。
每天新采摘下来的茶青,就像怀揣着使命的精灵,会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加工厂。在那里,它们将经历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打散、烘干……这一道道传统工序,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经过这一系列的锤炼,原本鲜嫩的茶青逐渐变成了细嫩、鲜爽、清香的香茗。
山上,茶农们采茶的身影忙碌而欢快;山下,生态茶加工车间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晒青架上,茶青在阳光和微风中慢慢舒展;摇青机里,茶叶翻滚碰撞,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炒青锅中,高温让茶叶迅速脱水,释放出原始的韵味……随着一道道工序的推进,一片片鲜叶仿佛被施了魔法,摇身一变,成为了清爽甘醇的香茗。那阵阵扑鼻而来的茶香,如同无形的丝线,紧紧地缠绕着每一个人的嗅觉神经,让人陶醉其中。
“2000多亩茶园预计能产出100多万斤鲜茶。目前,我们加工后的成品茶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预计今年的产值大概能超过3000万元。”茶园负责人李茂德自信满满地说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茶园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据了解,永定区金银山生态茶业园拥有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空气,都仿佛是大自然为茶树量身打造的温床,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2030亩,其中2000亩都种植了生态茶。同时,项目还精心打造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链。这个完整的产业链,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茶产业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将立足千亩茶园的优美风光,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积极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为乡村振兴助力。”李茂德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的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茶旅融合的美好蓝图。
从高空俯瞰,位于永定区高头镇高东村的金银山生态茶园基地,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那整齐排列的茶树,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美不胜收。
高山茶飘香,不仅让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更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近年来,高头镇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将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致力于把“小茶叶”发展成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立茶、科技强茶、品牌兴茶’战略,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不断探索创新,拓宽茶农增收致富的渠道,让我们的高山茶香气飘得更远、更香。”永定区高头镇党委书记陈小梅表示。她的话语,为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章围绕福建永定区高头镇生态茶园展开,描绘了清明前夕茶园采摘的热闹场景,介绍了茶叶加工工序、产量、销售及产值情况。阐述了茶园的地理优势和产业链建设,强调了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展现了当地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与决心,未来还将通过多种战略推动茶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