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两位商业传奇人物李兆基和李嘉诚的商业故事。李兆基在3月17日黄昏安详离世,享年97岁,而李嘉诚正因宣布出售多个重要港口给美国财团处于舆论风口浪尖。文章介绍了李兆基的商业崛起历程,包括他从出身商人家庭到在房地产行业的辉煌成就,还讲述了他与李嘉诚之间从合作到竞争的恩仇故事,最后对两人不同的商业选择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在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里,一时得意者犹如过江之鲫,然而能够长久屹立不倒、铸就传奇的人物却屈指可数。李兆基和李嘉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商业的大舞台上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又因命运的巧妙交织,碰撞出了令人瞩目的火花。
就在3月17日,李兆基在黄昏时分安详离世,享年九十七岁。与此同时,李嘉诚却因宣布将多个重要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这两位“相爱相杀”大半辈子的商业巨擘,李兆基终究还是没能见到李嘉诚“四面楚歌”的窘境,最终先走一步。
崭露头角的商业奇才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四叔”。与李嘉诚白手起家的经历不同,李兆基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家中经营着黄金、汇兑生意。李兆基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6岁便跟着父亲学习经营技巧,十几岁时便能独当一面。
在动荡不安、物价飞涨的抗战时期,李兆基独掌商铺。他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法币、金元券,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废纸,只有黄金和土地才是真正的硬通货。这一深刻的认识为他日后投身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8年,年仅20岁的李兆基怀揣着1000港币,只身前往香港闯荡。他充分利用自己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从事外汇买卖和黄金生意,成功赚下了第一桶金。接着,他又涉足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不久后,他将目光瞄准了一生的事业——房地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口激增,住房需求十分旺盛。但当时香港的不动产都是按整栋出售,而能买下一栋楼的人少之又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年,李兆基正式踏入房地产行业。1963年,他与郭得胜、冯景禧共同创办新鸿基地产,人称“三剑客”。李兆基独创“分层销售”与“分期买房”举措,让普通香港人也能买得起房,新鸿基也靠着这套创新玩法赚得盆满钵满。1972年新鸿基上市,但因三人在股权分配上存在分歧,李兆基选择“出走”单干。他拿着分得的价值约5000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开启了属于自己更加辉煌的时代。
地产大亨李兆基
1972年底,李兆基与律商名人胡宝星合作,组建永泰建业。公司成立之初,港股一片火热,李兆基趁热打铁推动公司上市,并不失时机地出售股票套现,大赚了一笔。随后股市崩盘,地产业也陷入低谷,土地、物业价格大跌,李兆基趁机大肆收购土地和旧楼。
他买地很少靠参加土地拍卖,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两套办法。一是购买“换地证”。当时的香港政府想要发展新界,但又苦于缺少资金,于是就向新界农民发放“乙种换地权益书”,作为农民换取土地的凭证。持证农民可以以每五平方呎农地,换回日后两平方呎同样位于新界的屋地。这一凭证说到底就是个期货,李兆基则选用现金向农民大量购买这一凭证,随后转头就能找政府换地盖楼。另一种是旧楼改建,这种方法一举多得,企业能赚钱,旧业主能套现,政府得税收。但一栋旧楼往往因为一户人家不同意,就无法开发,为此李兆基练就了“并楼”的绝招,用各种方式来说服旧楼住户。几十年来,李兆基“并楼”无数,他形容自己为“寸土必争”。
4年后,香港股市开始恢复,李兆基趁势成立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并通过换股的方式,成为永泰建业的董事局主席。这种“以小博大”吞并永泰建业的案例,成为商业界的经典案例之一,李兆基也因此跻身香港十大富豪。
首富恩仇录
李嘉诚和李兆基都姓李,也都生于1928年。两人最初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曾携手开发半山豪宅“嘉兆台”项目,这个项目取李嘉诚的“嘉”和李兆基的“兆”字,见证了两人最初的友谊。
上世纪70年代,是香港四大家族最团结的时代。当时的李兆基联手李嘉诚,以及郑裕彤、郭得胜,一起开发了香港的沙田第一城。李兆基通过18年的精心运作,用2000万的成本投入,最终赚取了惊人的400亿回报,他也因此成为亚洲首富以及全球第四大富豪。
然而,同行往往成冤家,李兆基和李嘉诚也难以避免地结下了梁子。1993年,李嘉诚盯上已故富豪杨志云的“美丽华酒店”,他的想法是收购后分拆集团,再在原址建设新的房地产项目。杨志云的长子不愿看见祖业被拆,于是秘密联络李兆基,后者以76亿闪电收购,保留酒店主体结构。李嘉诚不仅错失项目,更因股价波动损失超百亿,这被视为李嘉诚这辈子最大的一次败仗。“二李”的关系由此转折,并在此后数十年间频频交锋。
比如在港珠澳大桥立项争议中,李嘉诚因掌控香港港口业务,持坚决反对态度,而李兆基则联合郑裕彤、何鸿燊等组成“反李联盟”。最终大桥于2018年通车。值得一提的是,李兆基还为次子取名李家诚,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为了“调侃”李嘉诚。
“港口风云”
如今,李兆基从商业舞台谢幕,而李嘉诚仍未退场,还宣布向美国财团出售多个港口资产,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对此,《大公报》刊发《五问李嘉诚》,直指交易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披露美政府曾介入促成交易,事件被定性为 “政治交易”。港澳办接连转发大公报文章,喊话李嘉诚“莫天真、勿糊涂”。
相比于李嘉诚的种种争议,李兆基家族尽管也开发海外项目,但依然深耕香港和内地。此外,李兆基还经常从事慈善事业,并因为对教育和社会的贡献,被香港政府授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作为竞争了半辈子的对手,李兆基已经无法看到李嘉诚现在的窘境。然而同为香港四大家族的地产商人,到底是李嘉诚“胜天半子”,追逐利益的手段合乎情理,还是李兆基深耕祖国、回报社会的理念更为正确?李兆基一生已经盖棺定论,而时年同样97岁的李嘉诚,最终也会给出答案。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本文详细讲述了李兆基和李嘉诚两位商业传奇人物的商业生涯。李兆基从出身商人家庭到在房地产行业取得辉煌成就,他的商业智慧和独特的经营策略令人钦佩。他与李嘉诚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他们的恩仇故事成为商业界的一段传奇。如今李兆基离世,李嘉诚因港口交易陷入舆论漩涡,两人不同的商业选择和发展方向引发了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