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集团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公告展开,介绍了公司的收入、亏损情况,以及面对业绩下滑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同时,还阐述了2024年的开店与关店情况、2025年的开店计划,以及各业务板块的表现和会员体系的成果。
在3月27日晚间,呷哺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公告。从公告数据来看,2024年呷哺集团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公司全年实现收入48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19.7%。具体到旗下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为26.29亿元,湊湊年度收入则是19.4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集团累积会员总数约4200万人。然而,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总额为4.007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995亿元,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对于呷哺集团去年业绩下滑这一情况,市场此前已有一定预期。早在3月7日晚间,呷哺集团就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公告中提到,相较于2023年度净亏损近2亿元,集团预计2024年度净亏损在3.9亿元至4.1亿元之间。这一预警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对其年度业绩下滑有了心理准备。
面对消费市场的波动,呷哺集团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推进结构性改革。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关闭低效门店、强化会员体系以及创新业务模式等。通过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了亏损收窄。并且,截至目前,呷哺集团可用资金达9.5亿元,现金流保持着健康良性的状态。
从公告内容可知,2024年呷哺集团在开店和关店方面动作较大。新开设了65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3间湊湊餐厅,但同时也关闭了138家呷哺呷哺餐厅及73间湊湊餐厅。这些被关闭的餐厅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不符合呷哺呷哺“高性价比”的模式,也不能恰当反映品牌形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呷哺集团旗下餐厅总数为957间。其中,在中国大陆境内21个省份及自治区的115个城市以及三个直辖市(北京、天津及上海)拥有及经营757间呷哺呷哺餐厅。
关于2025年的开店计划,呷哺集团在公告中也有明确表述。呷哺呷哺品牌将深耕北京、河北、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经典套餐,全力打造高性价比小火锅的形象。集团规划呷哺呷哺品牌在2025年开业餐厅数量不低于95间,并且翻座率至少要达到3倍。同时,集团还争取在顶级项目如大型娱乐主题乐园、机场、火车站等客流密集点位开出更多高利润新餐厅。而湊湊在2025年将采取谨慎的开店策略,仅会选择大陆地区优质商场进驻开店,与强势品牌的知名商业地产联合,以此提升品牌势能。
公告显示,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依然是呷哺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占集团总收入的96.3%。此外,呷哺集团的调料产品业务销售收入也有所增长,由2023年的1.22亿元增加5.7%至2024年的1.29亿元。这主要归因于2024年集团提升了在线电商渠道的销售力度,并且增加了冻品类产品。
面对激烈竞争的餐饮市场,呷哺集团积极寻求突破。公司实现全时段供给,多场景拓展,区域化定制,以此来提升客户到店频次。在2024年,呷哺呷哺翻座率仍然取得了2.5倍的较好成绩。与此同时,品牌不断充实外送熟食产品线,打造适合特定时段的就餐环境和就餐体验,在巩固北方强势区域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对南方区域业务的深耕。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24年呷哺集团在会员体系建设方面成果显著。通过集团会员体系,新增招募会员近503万,使得累计会员总数约达到4200万人。会员消费人数近720万,会员消费频次提升至3.33次,同比提高1.4倍。同时,2024年畅吃卡项目也表现出色,完成售卡超过200万张,金额超过4.2亿元。畅吃卡会员消费频次较普通会员提升3倍,人均复购消费金额达488元,较普通会员提升1.5倍。
本文详细介绍了呷哺集团2024年度业绩情况,包括收入下滑、亏损扩大等问题。面对业绩困境,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亏损收窄、现金流保持健康。同时,阐述了2024年的开店与关店情况以及2025年的开店规划,还提及各业务板块表现和会员体系建设成果。整体来看,呷哺集团在挑战中积极寻求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