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美国话术难掩台积电赴美投资隐忧

本文围绕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将台积电芯片类比鼎泰丰小笼包一事展开,分析了台积电赴美投资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台当局官员的立场,探讨了这一投资行为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近日,台湾《中国时报》于3月2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芯片比小笼包 美国的如意算盘》的社论,其中揭示了诸多关于台积电赴美投资背后的复杂情况。

面对台湾民众对台积电大举投资美国所产生的不安、不满情绪,甚至出现的“疑美论”,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谷立言日前竟以鼎泰丰到美国开分店,而台北永康街依旧人潮排队为例,声称台积电到美国设厂不会减少世界对台湾半导体生态圈的需求。然而,这种类比实在是荒谬至极。要知道,鼎泰丰小笼包与台积电芯片的性质有着天壤之别。鼎泰丰小笼包就算再美味,消费者吃不到也只是感到些许失望,并不会有其他严重后果。但台积电的芯片,尤其是其独领全球技术的先进制程芯片,却是众多客户的刚需,即便加征高额关税,客户也不得不购买。两者在产品的必要性和稀有性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谷立言拿小笼包来模拟芯片,不仅不伦不类,还存在明显的误导之嫌。

谷立言还强调,发展人工智能(AI)对芯片有着“无止境”的需求,言下之意是,即便台积电在亚利桑那设厂,其在台湾的晶圆厂也不愁没有生意。诚然,在AI时代,对芯片的需求或许如他所说那般无穷无尽,可是台积电的资金和人才却是有限的。近年来,台积电一年的资本支出约为400亿美元,其中300亿美元投入到台湾,另外100亿美元用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投资。然而,未来这4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比例将会发生巨大转变,美国将占据300亿美元,而台湾和其他地区只能去瓜分剩下的100亿美元。

台积电的资本支出对于台湾而言是极其重大的投资。在大量资金的投入下,台积电不仅有充足的建设与研发费用,还带动了供应链投资、消费,甚至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从地方选举时,县市长候选人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试图吸引台积电落地设厂,就可以看出台积电投资设厂对于当地产业群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各种消费服务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一旦美国工厂持续扩大规模,台积电还能有多少能力继续在台湾进行投资呢?

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宣称,台积电投资美国显示出台美“共利互赢、彼此合作”,更凸显了台湾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关键地位。同时,他还表示会确保台湾在先进技术上的领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从最初的12英寸晶圆,到2纳米、A16先进制程都已提上日程,最新的投资计划甚至还包括先进封装厂和研发中心。如此一来,台湾工厂的制程还能领先美国工厂多久,实在令人怀疑。更讽刺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忘了台湾的芯片吧!”,表示未来将不再依赖台湾生产的芯片,这无疑直接戳穿了民进党当局假装可以把先进制程留在台湾的谎言。

台湾所谓“驻美代表”近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企业投资会关注营运环境是否有利可图,未来最先进的芯片也不一定只能由台湾生产。这番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让人不禁联想到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曾称美国对台芯片课征100%关税“不一定不合理”。有这些一心以美国立场为导向、只考虑美国利益的台当局官员,台积电加速、加深、加大赴美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总统日前夸口,将台积电的最新投资从1000亿美元提高到2000亿美元,投资圈还盛传台积电可能接手英特尔的两座晶圆厂。如此种种,台积电变成“美积电”又怎会让人感到意外呢?

本文通过对美国在台协会处长不恰当类比、台积电资本支出分配变化、台当局官员立场以及美国相关表态等多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台积电赴美投资背后美国的“如意算盘”以及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凸显出台积电逐渐被美国掌控、台湾半导体产业面临困境的现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美国话术难掩台积电赴美投资隐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