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王秋苹透露,总局近期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涵盖算力平台、大模型、具身智能和智能体、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提及雷军关于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的提议,以及此前相关部门印发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最后表明总局将加强协调,推动标准尽早落地。
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举办了2025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近期,总局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无疑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指引和规范。
在算力平台方面,总局将加快推动多项关键标准的研制。深度学习编译器、高质量数据集、计算调度与协同等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优化人工智能数据服务。通过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人工智能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为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大模型领域,总局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将加快推动机器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标准,以及推理引擎、检索增强等大模型应用和优化技术标准的研制。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产业研发、选型和应用大模型提供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具身智能和智能体方面,总局将加快部署智能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将引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发展。同时,研制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办公软件等标准,能够指导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方面,总局将推动工业大模型、钢铁行业大模型等标准的研制。这对于服务智能制造发展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围绕医疗、家居等生活场景,以及交通等重点行业需求开展应用标准研制,将促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发展。
安全治理是人工智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总局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和优化训练等环节,开展数据安全标准研制,以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数据安全。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分类分级、能力成熟度评估、伦理治理等标准的研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标准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关键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提出,要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他建议编制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化分级等系列标准,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认定方法,强化国际国内标准的有效衔接。雷军还表示,要力争2027年内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2030年率先形成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去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要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加快形成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要超过1000家,让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
王秋苹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加强跨行业、跨领域人工智能标准协调。启动绿色通道,提升标准供给效率,以快速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推动这些标准尽早出台并落地应用。
本文围绕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即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布的一系列国家标准,涉及算力平台、大模型等多个方面。同时提及雷军对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的提议以及此前相关部门的标准化建设指南。最后表明总局将加强协调推动标准落地,这些举措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