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街道坚持“规划先行”思路,以“大片区思维”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着重讲述了体育路升级改造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施工进度、改造范围、现状问题以及改造后的预期效果等。
近年来,南城街道始终秉持着“规划先行”的先进工作思路,运用“大片区思维”对交通与空间进行系统谋划。街道致力于持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就如同为城市疏通“经脉”一般,全力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记者从南城工程建设中心了解到,当下,备受关注的体育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按照计划,该工程预计在7月底就能顺利完工,届时将极大地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来到南城体育路施工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对道路一侧进行围蔽施工,破除原有的老旧人行道。据了解,体育路改造范围西起莞太路,东至簪花路,全长约1.5公里,属于城市主干路,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可达60公里每小时。此次改造涵盖了市政红线范围和建筑前区改造两大部分:其中,莞太路 – 石竹路段约1.12公里,改造内容包含慢行道及街区U型空间改造,同时对机动车道进行加铺处理;石竹路 – 簪花路约0.38公里,由于该段的慢行道此前已经改造完毕,所以此次仅对机动车道进行加铺改造。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冼勇冰介绍说,体育路目前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道路的人行道面砖及路缘石破损情况十分严重,而且没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混合在一起,盲道系统也十分混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人的安全以及慢行体验。不过,在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后,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改造工程将对慢行道进行功能重新划分,更新人行道面砖,使盲道系统更加规范化。改造完成后,不仅会形成独立的骑行空间,还会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进一步提升慢行品质,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
效果图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实施路面整治、慢行系统改造等一系列交通优化提升措施,实现了城市“颜值”和品质的双提升。同时,项目还充分利用建筑前区为慢行系统“扩面”,丰富了慢行系统的活动空间与景观效果。随着安全、连续和舒适的慢行交通体系逐步构建完成,对于那些习惯行走、骑行等慢速出行方式的市民来说将越来越友好,市民的慢行生活和交通安全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本文围绕南城街道体育路升级改造工程展开,介绍了工程背景、施工情况、现状问题及改造后的效果。该工程预计7月底完工,将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出行体验,满足市民慢行生活和交通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