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透视中国科创“密码”,引领全球发展新潮流 解码中国科创:探寻崛起背后的神秘“密码”

本文聚焦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探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密码”。通过列举中国在汽车出口、5G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背后的推动因素,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技术与场景融合等,还提及了中国科技创新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以及各界对中国科创前景的期待。

中新社博鳌3月28日消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的盛大年会上,中国科技创新的“密码”成为了与会嘉宾们热烈讨论的核心话题。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谓成果斐然。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600万辆大关,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5G基站数量达到425万个,千兆用户突破2亿,真正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的目标。此外,“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敏锐地指出,这些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是中国科技蓄势待发的蓬勃景象。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创新正一步步逼近新的爆发临界点,一场科技革命或许即将来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策源地’。”他特别提到了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这款产品展现出的开源态度、成本效益及性能优势,对整个世界的创新格局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国际能源署原署长田中伸男也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在光伏及电池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正加快探索的步伐,并且已经确立了全球新能源转型引领者的地位。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分论坛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科技创新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与企业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了0.10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超过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了10.5%,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福德士河集团金属业务首席执行官迪诺·奥特朗评价道:“中国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聚焦尖端技术,同时推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升级。通过对绿色能源和前沿技术的持续投入,中国构筑了在亚洲及全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注重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秘诀。在论坛期间,多个创新案例充分印证了这一特点。例如,vivo开发的AI技术,让视障人士能够“看见”夕阳美景,将科技的温暖传递到了特殊群体;伊利集团通过消费者需求反向推导的特色乳品研发模式,实现了科技与市场的精准对接;隆基绿能布局的绿氢和绿醇业务,将清洁电力转化为绿色能源,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胡柏山所说,真正的技术创新必须回归用户需求的本质,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创造极致的体验。

多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模式不仅对本国发展利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创始董事亚西鲁·拉纳拉贾表示,中国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也认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果斐然,一系列新技术不断涌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包括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等。这些举措将为中国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景,各界充满了期待。英国制药巨企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认为,未来5到10年,中国将成为制药行业创新的真正驱动力。

迪诺·奥特朗更是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已成为亚洲与全球经济的关键参与者,并将在未来长期推动亚洲与全球的增长与创新,塑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阐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显著成果,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技术与场景融合等推动因素,强调了中国科技创新模式对国内外的积极影响,以及政府为推动创新所做的部署,最后展现了各界对中国科技创新前景的乐观期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透视中国科创“密码”,引领全球发展新潮流 解码中国科创:探寻崛起背后的神秘“密码”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