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主场作战未夺金,中国短道速滑队靠团结向米兰冬奥迈进

本文聚焦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介绍了中国队以1银1铜收官的成绩,分析了成绩不佳的原因,展现了队员们团结拼搏的精神,同时提及世界短道速滑格局及中国队的未来目标,还讲述了赛事举办地首都体育馆见证的冬奥遗产。

中国队选手刘冠逸、孙龙、李文龙、刘少林、刘少昂(从左到右)在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丁旭摄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在北京圆满落幕。作为主场作战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最终以1银1铜的成绩结束了此次征程。这样的成绩或许未能达到大家的预期,但在主力队员缺阵等诸多考验面前,队员们所展现出的团结拼搏精神,无疑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世界短道速滑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队正以团结为利刃,正式开启米兰冬奥的备战新征程。

世锦赛获得1银1铜

3月16日,本届世锦赛的“压轴大戏”——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激情上演。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孙龙、刘少昂、李文龙、刘冠逸四位队员齐心协力,最终夺得了亚军,也将中国队在本届比赛的成绩定格在了1银1铜。

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实力强劲的加拿大队始终保持着领滑的优势,而中国队、韩国队和美国队则在其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比赛进行到后段,中国队在一次身体接触中不慎滑落至第三名。然而,队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利用交接棒的机会,凭借着出色的配合和顽强的毅力实现了反超,最终为中国队拼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中国队的另一枚奖牌来自男子1500米项目。刘少昂在决赛中全力以赴,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拼得了一块铜牌。

回顾1年前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中国队曾一举揽下4枚金牌,成绩十分亮眼。而此次主场作战却未能夺金,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坦言,对这样的结果不太满意。她指出,运动员在比赛中存在心态方面的问题,没能将训练中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队伍需要着重加强在大赛中的稳定性。

在队伍最为看重的接力项目上,中国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中国队只闯进了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而在其他接力项目中却遭遇了挫折。此前的混合团体接力首轮,孙龙在倒数第二圈时不慎失误摔倒;女子3000米接力半决赛,公俐在冲刺时被判阻挡犯规。其实,这两个项目中国队原本都具备站上领奖台的实力。

中国队整体成绩不佳,部分主力队员缺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前,男队的林孝埈在亚冬会后接受了肩部手术,女队的王晔也处于膝盖手术的恢复当中。这两人都是短距离个人项目和接力项目的主力选手,他们的伤情对中国队的比赛成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尽管奖牌数量不多,但中国队在比赛中也不乏亮点表现。本赛季两次获得世巡赛男子500米金牌的孙龙,在本届世锦赛中闯入了男子500米和1000米决赛。王欣然获得女子500米第四名,这也是她本赛季个人单项的最好成绩。

“对下个赛季更加期待”

在本届世锦赛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上,刘少昂遭遇了意外。在与对手的激烈碰撞中,他摔出了赛道,右腿被冰刀划伤。赛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缝合修复。医生和队伍处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劝说刘少昂退赛。然而,刘少昂心中只有团队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带伤上场。在第二天的决赛中,他担当冲刺棒,为中国队拼下了那枚宝贵的银牌。

“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一个团结的队伍,每次遇到困难时,只要相信队友,就不会有放弃的念头。”刘少昂赛后说道。孙龙和刘冠逸也在赛后表达了对刘少昂的感激之情,感谢他没有放弃,为了队伍拼到了最后。

团结,无疑是这支中国短道速滑队最大的精神财富。无论在比赛中遭遇失误还是失利,都没有动摇队员们的决心。

老将范可新在复出参赛后,一直保持着出色的竞技状态。对于队友在接力比赛中的失误,她展现出了一位老将的豁达和包容。她表示,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无论发生什么,都需要团队一起去解决,我也是从出现失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过来的。”范可新说道。

如今,世界短道速滑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在本届世锦赛上,加拿大表现十分出色,豪取6金。其中,丹吉努、杜博伊斯领衔的加拿大男队更是包揽了男子项目的全部金牌。韩国、荷兰和比利时队也分别有1枚金牌入账。此外,意大利、波兰等队伍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距离米兰冬奥会还有不到1年的时间,要想在冬奥会上争金夺银,中国短道速滑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队选手张楚桐表示,队伍从刚开始配合到现在已经成长进步了不少,每一步都是锻炼。“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我对下个赛季更加期待。”

“这次比赛难度挺大,我会继续调整、总结经验,和全队一起努力,为下个赛季做好准备。”刘少昂坚定地说。

双奥场馆见证冬奥遗产

短道速滑世锦赛作为本赛季的收官之战,同时也是备受瞩目的重头戏,吸引了众多目光。赛事举办地首都体育馆,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迎来了大批观众到场助威。尤其是3月15日和16日两天的决赛日,现场上座率极高,气氛热烈非凡。

这是北京时隔20年再次举办短道速滑世锦赛,也是继去年12月的世界巡回赛之后又一次迎来短道热潮。国际滑联主席金载烈表示,北京是国际滑联重大赛事的常规举办地,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场馆、出色的赛事组织以及热情的滑冰运动爱好者。

“本赛季国际滑联在中国成功举办了多项赛事,希望通过新增赛事、优化推广策略和加强运动员支持体系,推动滑冰运动更好地发展,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金载烈说道。

首都体育馆是一座“双奥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在这里举行;2022年,翻新改建后的首体见证了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精彩瞬间。

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杨扬,曾参加过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20年后,她以观众身份回到首都体育馆,感慨万千。

“一走进首都体育馆,就仿佛回到了北京冬奥会,这是冬奥会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贵遗产。”杨扬说道。

曾参与过2005年世锦赛执裁工作的曲励,在今年的世锦赛担任国内技术官员代表。他表示,如今首都体育馆在制冰水平、观众坐席、运动员活动场地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裁判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赛场。曲励介绍,目前国际滑联中有3名裁判长级别的中国裁判,中国裁判凭借着在重大赛事和突发情况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上,中国短道速滑队以1银1铜收官,成绩未达预期,存在心态不稳、主力缺阵等问题。但队员们团结拼搏,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竞争激烈,中国队将以团结为动力,继续为米兰冬奥会积极备战。同时,赛事举办地首都体育馆见证了冬奥遗产,推动着中国冰雪运动不断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主场作战未夺金,中国短道速滑队靠团结向米兰冬奥迈进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