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教育部新规!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再升级

本文围绕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展开,详细介绍了该办法在明确平台功能定位、相关方职责权限、构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监管要求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效能,支撑“双减”政策实施。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办法》主要聚焦于充分发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服务社会、支撑监管的重要作用,全力保障家长、学生以及各方的合法权益。

《办法》首先对全国平台的功能定位予以明确,并积极推进其大规模应用。全国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它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 App、机构端 App 和管理端 App)”的模式,为校外培训的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全国平台是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家长学生能够通过全国平台进行选课、支付、退费、评价以及投诉等操作。比如说,家长可以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为孩子挑选合适的课程,在课程不合适时还能顺利申请退费,并且可以对培训机构的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以保障自身权益。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全国平台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售卖课程与服务的良好平台。培训机构可以按照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直接入驻或者通过系统接入全国平台,然后在平台上介绍、展示和售卖相关课程和服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而主管部门则可以依托全国平台开展一系列重要工作,如预收费监管、风险预警、执法监督等。这有助于提升校外培训监管的数智化水平,使监管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办法》还明确了相关方的职责权限,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全国平台建设优化和运行维护的重任,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文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省、市、县主管部门则负责本区域内全国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要将本区域内的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进行全流程监管。银行等资金监管机构、相关应用方等也需要按统一技术标准适配全国平台,从而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为了提升支撑服务水平,《办法》构建了分级服务保障体系。全国平台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统筹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并且会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负责处理各级各类用户技术接入等相关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会提供相应的人员服务,负责本区域内校外培训政策解读、培训机构管理、家长学生应用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培训机构也需要提供专门的客服服务。各相关方共同负责所涉内容的相关服务保障,齐心协力提升全国平台的服务保障水平。

在监管方面,《办法》规定有关部门要依托全国平台会同资金监管机构落实国家资金监管要求,建立培训机构信用监管体系,积极探索校外培训智能化监管新场景,以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各有关主体及关联方,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信息安全制度,严格落实保护数据安全的责任,依法依规使用相关数据,确保信息安全。

此外,《办法》还提出鼓励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公益支持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所需的资源、技术和服务。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监管服务效能,持之以恒地支撑“双减”政策走深走实。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该办法从明确平台功能定位、划分相关方职责、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监管和鼓励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入手,旨在提升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水平,保障各方权益,推动“双减”政策更好落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教育部新规!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再升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