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九大行动”部署会展开,详细介绍了“九大行动”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成都在城市治理中对民生细节的关注和取得的成效,展现了成都以精细化治理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努力与成果。
3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精心组织召开了精神文明建设“九大行动”部署会。在此次会议中,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积极整合各部门的优势资源。会议现场全面部署了九大行动,旨在为城市治理提供强大助力,全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创新突破,提升工作质效。
会上重磅发布了《推进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九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紧密围绕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街巷治理、公共服务等市民高度关注的高频民生诉求,精心制定了覆盖全域的精细化治理方案。这一举措标志着成都将以精细化治理为有力抓手,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九大行动”聚焦治理创新,精心勾勒出一幅文明新图景。
“九大行动”全面覆盖城市生活的各个场景,从交通脉络的疏通到街巷肌理的优化,从校园书声的熏陶到医卫服务的保障,编织出一张细密的文明经纬网。具体包括:
“城市交通治堵提升行动”
“农村文明交通倡导行动”
“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行动”
“小区院落文明新风行动”
“校园文明环境提升行动”
“医院周边综合提升行动”
“环城绿道文明骑行行动”
“未成年人心理护航行动”
“窗口单位微笑服务行动”
依据《方案》内容,“城市交通治堵提升行动”将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定期巡检制度,对路口和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灯进行科学优化设置,同时增设行人过街信号灯、安全岛、护栏等实用设施。通过公益广告、社交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的重要意义,大力推广“车让人、人快走”的文明理念。积极组织交通劝导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引导工作,切实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和安全意识。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逆行和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有效杜绝混行、抢行导致的交通拥堵。
“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的目标,明确加强停车秩序管理,对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消防通道等违规停放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加强街巷环境的动态保洁工作,积极发动临街商铺协助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车辆停放秩序维护等工作,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环境。创新开展“我们的文明街巷”主题宣传倡导活动,精心策划文明宣讲、文明养宠知识科普、垃圾分类实地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组织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制作刊播“文明画报”,引导市民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小区院落文明新风行动”以“一巷一策”的方式守护城市乡愁,明确运用文学艺术、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策划组织环境美化、邻里关爱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美丽家园共建活动,组织“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卫生大扫除”“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开展安全健康科普活动,组织反电诈、健康生活、文明科学及用电用气等知识宣传科普活动。开展邻里关爱互助活动,组织结对帮扶、巡访慰问、院落美化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良性的“双向奔赴”,民生细节见证治理温度。
“开门治堵”成功解码城市治理密码、医卫动脉疏通生命通道、街巷蝶变绽放幸福之花……事实上,成都在施政过程中高度重视民生细节,积极探索出一套精细化的民生服务机制。市民对政府的这些举措产生了积极响应,双方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向奔赴”。
在面临7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巨大压力下,成都首创“12345热线 + 治堵专班”双轮驱动模式。针对东安湖体育公园“逢演必堵”的难题,通过新增一处主道出辅道临时出口,并在进城方向新增一处辅道进主道临时入口这一巧妙的“小手术”成功破解。平时,该新增路口采用隔离栏封闭,在遇到大型演出、赛事或道路拥堵严重时将及时启用。同时,现场还会通过蜀都大道东一段路侧的3块显示屏进行信息指引,并由交警进行现场疏导等手段,更好地缓解演出日的拥堵情况。这种“解剖麻雀式”的精细治理,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
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带来的交通困局也正在逐步破题。2025年,成都将集中力量治理“就医停车难”问题,对21家长期存在拥堵和停车难的医院“一院一策”进行交通治理,通过量身定制的优化措施,多措并举,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这项工作。
▲2月19日,华西医院片区新的交通组织模式正式实施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边交通优化为例,“分区抵离、分点上下”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实施后,成功实现了无停车需求的送医车辆(出租车、网约车、送医)和有停车需求的就医车辆(私家车)通行路线及乘客上客点与下客点的有效分离,交通顺畅度得到明显提升,让“生命通道”真正畅通无阻。
夜幕下的茶店子南街行人如织,改造一新的步道折射着暖黄灯光。这条曾经因设施老化导致商户流失的老街,通过“市政改造 + 业态升级”的组合拳,60余家店铺形成特色美食矩阵,摇身一变成为成都市潮流美食聚集地和公园城市新名片。
茶店子南街的华丽转身,是成都“微更新”理念的生动注脚。而这种微更新,正在全域范围内全面铺开——过去一年,成都完成1599项重点区域环境提升,打造667个“美丽街角”,30条示范街巷焕发新生。
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市民在早高峰畅通的车流里、在花香萦绕的街角处、在邻里相携的笑颜中,触摸到的真实幸福。当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正书写着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温暖答卷。
本文详细介绍了成都精神文明建设“九大行动”的部署及内容,包括交通、环境、校园等多方面的行动方案。同时,阐述了成都在城市治理中关注民生细节,通过精细化治理解决交通、医疗等问题,实现了城市的文明建设升级和民生改善,形成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