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中国绿色企业出海:东南亚热潮与风险应对之策

本文围绕中国绿色企业出海展开,深入探讨了东南亚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首选区域的原因、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还阐述了香港在中国绿色企业出海过程中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加速推进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绿色企业已然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绿色企业在全球市场虽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但也不得不应对诸如 ESG 合规、供应链本地化、融资壁垒以及区域政策差异等一系列挑战。

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马骏博士在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指出,海外市场,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产品、技术和投资的需求持续攀升。若内地企业在香港落地绿色项目,能够为后续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企业绿色出海的需求,绿色发展研究院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推动香港构建绿色科技生态圈,另一方面吸引内地绿色科技公司到香港落户并找到应用场景。

马骏博士还提到,东南亚正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他建议企业关注当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并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规避风险、对接资源。

马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产业互补性强,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出海首选

当被问到东南亚地区为何会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时,马骏表示,中国绿色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像光伏、风电设备、储能电池、电动车等领域,不仅技术领先,而且成本不断下降,境外市场潜力巨大。

从投资数据来看,近几年中国境内的民间投资增长较为缓慢,然而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十分迅速,过去两年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达到 20%。

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分析,印尼现在一个家庭平均生三个小孩,越南平均是两个小孩,而中国一个家庭平均是 0.7 个小孩。未来二三十年,东南亚年轻人口的增长将带动住房、基建、能源等需求的激增,这与中国 30 年前的发展阶段颇为相似。

此外,东南亚国家的产业与中国的产业互补性较高,不存在太多直接冲突,也没有针对中国设立高额关税。相反,东南亚国家非常欢迎中国去投资,因为这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转移技术等。

关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企业产业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马骏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主要潜力在于对新能源的强烈需求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不足。以东南亚为例,该地区电力缺口极大、电费高昂,许多国家的电价比中国光伏发电价格高 2 – 5 倍。越南北部电力缺口达 2000 兆瓦,柬埔寨 30%的电力依赖进口,中国企业若能以低成本技术填补这些缺口,市场空间将极为巨大。

同时,东盟对清洁能源的投资需求巨大,有估算显示这项投资需求达 19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 万亿元),是目前投资水平的五倍。

在基建方面,受人口增长的带动,东南亚的基建需求增长迅速,目前中国的一些钢铁、水泥企业已经在东南亚进行了布局。据了解,2023 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绿色投资已超 1000 亿美元,其中亚洲占比 45%,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5 个国家,投资领域主要为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

出海挑战不小,要分散市场、建立 ESG 风险管理机制

谈到中国企业绿色产品出海可能面临的挑战,马骏从欧美市场角度分析指出,中国的绿色产品出口面临两大挑战。其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且存在地缘政治考量因素,欧洲也征收较高关税。欧美两大经济体认为中国的绿色产业对他们自身的同类行业企业构成了较大竞争,因此设置贸易壁垒,中国企业直接进入这些市场存在较大阻力。

其二,欧盟设立了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这使得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入欧盟的高碳产品需要缴纳额外税。这些新的贸易壁垒给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的出口造成了诸多阻碍。

除了地缘政治影响,中国企业在绿色出海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经济方面的风险,比如供应链稳定性、地方政策稳定性、海外融资成本高、ESG 合规、文化习俗适应等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绿色出海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或规避相关风险与挑战,马骏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对目标国的政策市场研究,避免因政策变化导致项目或财务的不确定性。其次,鉴于地缘政治因素,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多国家市场布局可以分散风险。另外,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红利,优先采用跨境人民币贷款组合方案。最后,建议企业建立“商业价值 + 社会价值”双轮驱动模式,对当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积累良好口碑。同时,在内部建立 ESG 风险管理机制,将 ESG 理念融入全业务链,以规避相关风险。

可将香港作先锋,绿色企业可找到应用场景“雏形”

在谈到香港在中国绿色企业出海过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时,马骏表示,香港是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可提供三大支持。

一是作为“试验田”。绿色发展研究院推动香港构建绿色科技生态圈,旨在吸引更多内地绿色科技公司到香港找到应用场景。例如电动车、氢能、绿色建筑等项目,其国际化场景、国际标准认证体系能够帮助内地企业的产品、技术快速适应全球市场。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企业在香港可以获得离岸人民币资金,成本相对较低。

三是风控与 ESG 合规支持。香港聚集了大量 ESG 披露、法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人才,能够帮助企业防范在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现状,东南亚凭借产业互补性、人口结构优势和市场需求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但企业出海也面临着欧美贸易壁垒、经济风险等诸多挑战。马骏博士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同时强调了香港在企业出海过程中作为“试验田”、降低融资成本和提供风控与 ESG 合规支持等重要作用。中国绿色企业在出海征程中,需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借助香港平台,实现更好的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中国绿色企业出海:东南亚热潮与风险应对之策

评论 抢沙发